秋日感愤二首(其一)

击剑高歌四顾遐,男儿何事系如瓜。

蛟龙不是池中物,燕雀乌知陇上嗟。

命有傥来犹未耳,天徒生我使穷耶。

谢安未是才难者,底事苍生却盛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翻译

挥剑高歌放眼远望,男子汉为何要像瓜藤一样被束缚。
蛟龙岂能永远困在池塘,燕雀怎会理解陇上人的哀叹。
命运即使偶然降临尚未实现,难道老天只让我生于困厄之中。
谢安并非难得的人才,为何世人却如此过分夸赞。

注释

遐:远。
系如瓜:像瓜藤一样被束缚。
蛟龙:比喻有才能的人。
燕雀:比喻见识短浅之人。
傥来:偶然得到。
穷耶:困厄。
谢安:东晋名臣,以才智著称。
才难者:难得的人才。
底事:为何,为什么。
苍生:百姓。

鉴赏

这是一首表达诗人激烈情感和不满现状的诗歌。首句“击剑高歌四顾遐,男儿何事系如瓜”通过击剑和高声歌唱表达诗人胸中壮志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表现出对当前处境的不满,感到自己的才能和抱负无法施展,就像一颗种子被束缚而不能生长。

接着,“蛟龙不是池中物,燕雀乌知陇上嗟”借用蛟龙和燕雀等比喻,说明诗人自己并非平庸之辈,而是有才能且不甘于平凡生活的存在。燕雀(即普通鸟类)对于蛟龙(常喻指英雄或有才能者)的境遇感到悲哀,表达了社会对人才的漠视和误解。

“命有傥来犹未耳,天徒生我使穷耶”则是诗人对命运的不满,觉得自己虽然才华横溢,但命运却没有给予相应的机遇,使其陷于贫困。

最后,“谢安未是才难者,底事苍生却盛誇”通过对古代名将谢安的引用,表达诗人对自己的评价认为自己并非无能之辈,而是在当前环境下无法展现真实才能,只能在暗中自负其才华。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不满,以及对于才华不能得到施展的强烈渴望。

收录诗词(477)

王令(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字钟美,后改字逢原。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5岁丧父母,随其叔祖王乙居广陵(今江苏扬州)。长大后在天长、高邮等地以教学为生,有治国安民之志。王安石对其文章和为人皆甚推重。有《广陵先生文章》、《十七史蒙求》

  • 生卒年:1032~1059

相关古诗词

秋怀寄呈子权先示徽之兼简孝先熙之

树哭寒蜩草哭虫,何堪羁客愤时穷。

卒无可乐群书外,百不堪言一叹中。

云黯暮天沉白日,土尘平地断清风。

夫君若问秋来况,泪满遗编发乱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送介甫行畿县

厩牧三年厌苦频,况令持斧似行春。

民氓堕窳怀宽政,吏士因循倚近亲。

被水田畴思贷种,经冬鳏寡待周贫。

想今愈有江湖兴,亦欲同君一钓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送束徽之入京

出处身之道,穷通命有时。

九门无直谒,千里去何为。

南亩春耕近,西风去马羸。

白云况多恨,归计莫令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送和秘校

野客从谁忽解颜,乐闻高论厌樊间。

致身富贵时宁少,仕道功名古亦艰。

好说青山从我老,当分白日与君闲。

扁舟闻说明朝别,何日音书可到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