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舟过贾收水阁,收不在,见其子,三首(其一)

爱酒陶元亮,能诗张志和。

青山来水槛,白雨满渔蓑。

泪垢添丁面,贫低举案蛾。

不知何所乐,竟夕独酣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翻译

热爱饮酒的是陶渊明,擅长诗歌的是张志和。
青山环绕着他的水边栏杆,白雨打湿了他的渔夫蓑衣。
辛酸的泪水沾满了他的脸颊,生活的困苦使他举案时动作迟缓像飞蛾。
他不知道真正的快乐在哪里,整夜独自畅饮歌唱。

注释

爱酒:热爱饮酒。
陶元亮:陶渊明(东晋诗人)。
能诗:擅长写诗。
张志和:唐代诗人。
青山:青翠的山峦。
水槛:水边栏杆。
白雨:白色的雨水。
渔蓑:渔夫的蓑衣。
泪垢:泪水和污垢。
添丁面:形容生活艰辛,形容脸上增添皱纹。
举案:端起酒杯或饭菜。
蛾:比喻动作迟缓。
何所乐:何处寻找快乐。
竟夕:整夜。
独酣歌:独自畅饮并歌唱。

鉴赏

诗中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的生活状态。"爱酒陶元亮,能诗张志和"两位都是古代以饮酒、吟诗闻名的人物,从这里可以看出作者对他们的仰慕之情,同时也透露出自己对于自由自在、不羁世事的一种向往。

接着是"青山来水槛,白雨满渔蓑"。这里的意境极为生动,青山绿水构成了一幅自然美景图,而"白雨"则给人一种静谧与深远之感。"渔蓑"即渔家用以避雨的蓑草,这里既写出了景象,也暗示了诗人的隐居生活和对世俗的某种隔绝。

接下来是"泪垢添丁面,贫低举案蛾"。这里的语言充满了委婉的情感。"泪垢添丁面"可能是在形容一种悲凉的心情,而"贫低举案蛾"则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无奈与不易。

最后是"不知何所乐,竟夕独酣歌"。这里体现了诗人对于快乐的追求和对酒的依赖。在不知道世间何处才有真正快乐的情况下,诗人选择了饮酒,以此来忘却烦恼,找到心灵的慰藉。

总体而言,这首诗表达了一种逃离现实、寻找内心平静与快乐的情感。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对生活态度的独到领悟,诗人展现了自己超脱尘世、自在飞扬的一面。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乘舟过贾收水阁,收不在,见其子,三首(其二)

袅袅风蒲乱,猗猗水荇长。

小舟浮鸭绿,大杓泻鹅黄。

得意诗酒社,终身鱼稻乡。

乐哉无一事,何处不清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乘舟过贾收水阁,收不在,见其子,三首(其三)

曳杖青苔岸,系船枯柳根。

德公方上冢,季路独留言。

已占蒲鱼港,更开松菊园。

从兹来往数,儿女自应门。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次韵孙秘丞见赠

感慨清哀似变风,老于诗句耳偏聪。

迂疏自笑成何事,冷淡谁能用许功。

不怕飞蚊如立豹,肯随白鸟过垂虹。

吟哦相对忘三伏,拟泛冰溪入雪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与客游道场何山,得鸟字

清溪到山尽,飞路盘空小。

红亭与白塔,隐见乔木杪。

中休得小庵,孤绝寄云表。

洞庭在北户,云水天渺渺。

庵僧俗缘尽,净业洗未了。

十年画鹊竹,益以诗自绕。

高堂俨像设,禅室各深窈。

奔泉何处来,华屋过溪沼。

何山隔幽谷,去路清且悄。

长松度翠蔓,绝壁挂啼鸟。

我友自杭来,尚叹所历少。

归途风雨作,一洗红日燎。

我惊万窍号,黑雾卷蓬蓼。

舟人纷变色,坐羡轻鸥矫。

我独唤酒杯,醉死胜流殍。

书生例强狠,造物空烦扰。

更将掀舞势,把烛画风筱。

美人为破颜,正似腰支袅。

明朝更陈迹,清景堕空杳。

作诗记馀欢,万古一昏晓。

形式: 古风 押[筱]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