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街行(其二)赋轿

藤筠巧织花纹细。称稳步、如流水。

踏青陌上雨初晴,嫌怕湿、文鸳双履。

要人送上,逢花须住,才过处、香风起。

裙儿挂在帘儿底。更不把、窗儿闭。

红红白白簇花枝,恰称得、寻春芳意。

归来时晚,纱笼引道,扶下人微醉。

形式: 词牌: 御街行

翻译

藤条编出精细的图案,步履轻盈如流水般顺畅。
雨后初晴走在青石路上,生怕弄湿了鸳鸯图案的鞋子。
希望有人能送我,遇到花就停下欣赏,走过之处,香气四溢。
裙子藏在帘子下,窗户也不必紧闭。
红白相间的花朵簇拥枝头,正符合我寻找春天的心情。
回家已晚,纱灯照亮道路,被人扶着,微微有些醉意。

注释

藤筠:用藤条编织。
巧织:巧妙编织。
稳:平稳。
流水:比喻步态轻盈。
踏青陌上:雨后漫步在田野小路。
文鸳双履:鸳鸯图案的鞋子。
逢花须住:遇见花就要停下来。
香风起:香气随风而起。
裙儿:裙子。
帘儿底:帘子下面。
红红白白:色彩鲜艳。
寻春芳意:寻找春天的美好心情。
归来时晚:回家时间已晚。
纱笼:纱灯。
微醉:略有醉意。

鉴赏

这首宋词《御街行(其二)赋轿》是高观国所作,描绘了一幅精致细腻的春日出行图景。开篇“藤筠巧织花纹细”,以藤条和竹篾编织出精细的花纹,暗示轿子的精美装饰。接下来,“称稳步、如流水”形容乘坐者步态轻盈,如同流水般顺畅。

“踏青陌上雨初晴”描绘了雨后初晴的清新环境,为出行增添了诗意。词人通过“嫌怕湿、文鸳双履”表达了主人公对湿润环境的顾虑,以及对精致鞋履的珍视。随后,“要人送上,逢花须住”写出了主人公在花丛中流连忘返,享受着春光和花香。

“裙儿挂在帘儿底,更不把、窗儿闭”描绘了轿内的女子,她的裙子随意搭在帘子下,窗户半开,让春光和花香自由地进入,展现出她对自然的热爱和随性的生活态度。最后,“红红白白簇花枝,恰称得、寻春芳意”进一步强调了春意盎然的氛围,以及女子寻觅春色的兴致。

整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日出行的场景,人物的情感和动作都富有生活气息,展现了宋词婉约清新的风格。而“归来时晚,纱笼引道,扶下人微醉”则以醉人的春色和微醺的状态收尾,给人留下回味无穷的余韵。

收录诗词(108)

高观国(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词人。生卒年不详。生活于南宋中期,年代约与姜夔相近。与史达祖友善,常常相互唱和,词亦齐名,时称“高,史”。其成就虽不及史达祖,但也有值得重视之处。他善于创造名句警语,如“香心静,波心冷,琴心怨,客心惊”;“开遍西湖春意烂,算群花、正作江山梦”,都颇为后人传诵。从其作品中看不出有仕宦的痕迹,大约是一位以填词为业的吟社中人。为“南宋十杰”之一。有词集《竹屋痴语》

  • 字:宾王
  • 号:竹屋
  • 籍贯:山阴(今浙江绍兴)

相关古诗词

御街行(其一)赋帘

香波半窣深深院。正日上、花阴浅。

青丝不动玉钩闲,看翠额、轻笼葱茜。

莺声似隔,篆醒微度,爱横影、参差满。

那回低挂朱阑畔。念闲损、无人卷。

窥春偷倚不胜情,彷佛见、如花娇面。

纤柔缓揭,瞥然飞去,不似春风燕。

形式: 词牌: 御街行

隔浦莲/隔浦莲近拍.七夕

银湾初霁暮雨。鹊赴秋期去。

浅月窥清夜,凉生一天风露。纤巧云暗度。河桥路。

缥缈乘鸾女。正容与。西厢旧约,玉娇谁见私语。

柔情不尽,好似冰绡云缕。回首天涯又怨阻。无语。

西风魂断机杼。

形式: 词牌: 隔浦莲近拍

意难忘.代赠

仙子奇容。是名花第一,美占春风。

烟香笼浅翠,露靓浥芳红。怜舞燕,惜惊鸿。

想独步吴宫。料认得、娇云媚雨,来自巫峰。

风流正与欢浓。羡高楼并倚,曲影阑东。

烛摇留醉枕,尘坠恋歌钟。三弄笛,五花骢。

莫行乐匆匆。但看取、天长地久,笑语相逢。

形式: 词牌: 意难忘

摊破浣溪沙/山花子.七夕

袅袅天风响佩环。鹊桥有女夜乘鸾。

也恨别多相见少,似人间。

银浦无声云路渺,金风有信玉机闲。

生怕河梁分袂处,晓光寒。

形式: 词牌: 山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