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太平十四首(其四)

名高斗山。身驰貊蛮。文章经术流传。望龙门在天。

名山太寒。遗书半残。讲堂蔓草荒烟。问儿孙执鞭。

形式: 词牌: 醉太平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学者的高尚情操与命运的落寞对比。"名高斗山"形容其名声之高,犹如高山耸立,令人仰望;然而,“身驰貊蛮”则暗示其实际生活境遇的艰难,仿佛被流放至遥远而荒凉之地。这种强烈的反差,体现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巨大差距的感慨。

“文章经术流传”赞颂了这位学者的学术成就,他的著作和思想影响深远,如同星辰般照亮后世。“望龙门在天”可能暗喻其虽有才华却难以施展,犹如望见天空中的龙门,却无法跃过,象征着理想与现实之间的鸿沟。

“名山太寒”进一步强调了环境的恶劣与内心的孤寂,名山虽美,但因寒冷而显得凄凉,比喻学者身处逆境,孤独无助。“遗书半残”表达了作品或知识的传承受到破坏,学者的智慧与心血可能因种种原因而未能完整保留下来。

“讲堂蔓草荒烟”描绘了学者生前工作场所的荒废景象,昔日的热闹与知识的交流如今只剩下荒草与烟雾,象征着学问与文化的衰败与失落。“问儿孙执鞭”则是对后人寄予厚望,希望他们能继承先辈的遗志,执鞭前行,继续探索知识的奥秘,传递文化的精神。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学者在追求真理与理想过程中的孤独、挣扎与不屈,以及对后世的期待与责任。

收录诗词(425)

俞樾(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号曲园居士。清末著名学者、文学家、经学家、古文字学家、书法家。他是现代诗人俞平伯的曾祖父,章太炎、吴昌硕、日本井上陈政皆出其门下。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后受咸丰皇帝赏识,放任河南学政,被御史曹登庸劾奏“试题割裂经义”,因而罢官。遂移居苏州,潜心学术达40余载。治学以经学为主,旁及诸子学、史学、训诂学,乃至戏曲、诗词、小说、书法等,可谓博大精深。海内及日本、朝鲜等国向他求学者甚众,尊之为朴学大师

  • 字:荫甫
  • 籍贯:浙江德清
  • 生卒年:1821-1907

相关古诗词

醉太平十四首(其五)

春风玉珂。霓裳大罗。曲江杏宴笙歌。举贤良制科。

眉庞鬓皤。文园卧疴。少年三五蹉跎。早衰残阿婆。

形式: 词牌: 醉太平

醉太平十四首(其六)

幽并少年。烹肥击鲜。簿楼一掷金千。向倡家醉眠。

头颅半斑。交游渐阑。嶙峋骏骨谁怜。老英雄抱关。

形式: 词牌: 醉太平

醉太平十四首(其七)

欢场履綦。骚坛鼓旗。隐囊纱帽弹棋。是翩翩可儿。

黄垆是非。青衫泪垂。昔年掷果风姿。到如今左思。

形式: 词牌: 醉太平

醉太平十四首(其八)

蒹葭一方。烟霞趣长。荷衣蕙带徜徉。有先生草堂。

松荒菊荒。猿亡鹤亡。后人凭吊苍凉。剩空山夕阳。

形式: 词牌: 醉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