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可筠风水永怀

皋鱼感风木,立哭悲其亲。

哀哀千载下,予复同兹辰。

林木一何多,天风一何疾。

本是无情吹,能令有情泣。

风水有时息,逝者无归期。

依微耳中响,绸缪心内思。

心思不暂缓,岁月忽已远。

落叶下庭闱,山荒夕阳晚。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袁可筠风水永怀》由明代诗人张宁所作,通过哀婉的笔触,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深切怀念与感慨。

首句“皋鱼感风木,立哭悲其亲”以典故开篇,引出对逝者的哀悼之情。接着,“哀哀千载下,予复同兹辰”,诗人感叹这种哀伤的情感跨越千年,自己亦在特定的日子感同身受,流露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共鸣。

“林木一何多,天风一何疾”,描绘了自然界的景象,树木繁茂,风势猛烈,既衬托出环境的凄凉,也暗喻着生命的脆弱与短暂。接下来,“本是无情吹,能令有情泣”转折,指出即便是无情的自然之风,也能触动有情之人的心弦,引发深沉的情感波动。

“风水有时息,逝者无归期”进一步强调了生死的不可逆转,即使自然界的风与水终会停歇,但逝去的生命却无法回归,表达了对生命消逝的深刻哀悼。

“依微耳中响,绸缪心内思”则将情感聚焦于内心深处,声音虽轻,却在心中回荡,思绪绵绵,难以平息。最后,“心思不暂缓,岁月忽已远。落叶下庭闱,山荒夕阳晚”以落叶随风飘落,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终结,山色荒芜,夕阳西下,营造出一种苍凉而哀愁的氛围,强化了对逝去亲人的怀念与哀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情感的细腻抒发,展现了诗人对逝去亲人的深切怀念,以及对生命短暂与不可逆的深刻感悟,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收录诗词(1151)

张宁(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芳洲,明朝中期大臣。景泰五年进士,授礼科给事中。丰采甚著,与岳正齐名,英宗尝称为“我”云。成化中出知汀州,先教后刑,境内利病悉罢行之。后为大臣所忌,弃官归,公卿交荐,不起。能诗画、善书法,著有《方洲集》等

  • 号:方洲
  • 籍贯:浙江海盐
  • 生卒年:1426—1496

相关古诗词

为吴玉甫侍御题芙蓉图

志士怀寂寥,佳人念迟暮。

本与秋风期,不悟春已去。

嫣然如有情,暄妍发寒素。

红摇碧潭水,绿掩黄叶树。

垂垂翠帐烟,冉冉锦城路。

试问涉江人,相思在何处。

形式: 古风

宝剑篇

干将在匣神鬼惊,土花绣涩含苍精。

千年地下灵不死,万丈烛天牛斗横。

壮夫入佩心相许,唾手功名轻一缕。

倚天长笑气食牛,誓斩楼兰扫尘雾。

归来献馘朝宸旒,奋言先落佞臣头。

河清海晏颂声作,乞身复向西山陬。

我歌宝剑声如吼,飒飒英风生两肘。

丈夫作事贵轩昂,肯向蓬门甘老丑。

形式: 古风

和孙廷珍侍御短檠歌

中庭烧檠多更长,金缸列钱绕屋光。

红荧朱烬耿欲灭,酒酣试问西堂凉。

美人矜醉炷罗带,照拂氍毹铺绣床。

东邻少年曳裙客,收束韦编二三策。

呻吟佔毕短檠空,光青夜寒秋月白。

佳儿在后翁在前,轰雷震起双龙眠。

凤膏不复延骄恣,绿幕绡红烟扫翠。

短檠犹照旧时人,翻惜长檠便沦弃。

形式: 古风

送张永清下第南归

长安花落莺声老,送别都门心草草。

白璧由来惜暗投,俗眼相看不知好。

读书十载未成名,落日辞家仗剑行。

飞腾已遂丈夫志,离别无为儿女情。

黄金高台插天起,台下行人思郭隗。

千里元从骏骨来,躁进纷纷徒已尔。

负郭田荒草蔓滋,嫂不停机妻不炊。

一朝唇颊惊六国,腰间金印何累累。

纵横游说非吾有,汗简功名在人手。

干将未出狱中泥,犹有神光射牛斗。

出门有碍情悽恻,不是长安看花日。

进退枯荣事偶然,欣戚何须动颜色。

冠盖相逢自有期,君归应惜少年时。

浮云流水天涯路,回首令人千万思。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