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陈彦廉惠绵

三吴蚕缫甲天下,阴阴百里连桑柘。

鸣鸠拂羽戴胜飞,曲箔爰施墐庐舍。

春阳煦妪子渐肥,摘花汲水奉浴时。

终朝内薄在怀抱,宛若玄蚁初生蚳。

弱翎轻拂籧筐内,早凉风戾柔桑脆。

榾柮烟浓帘幕垂,三俯三眠将委蛇。

簇上濈濈秋莲房,功立身废茧如霜。

栏灰涚水实泽器,缲丝䌟纩寒冰光。

古者筑宫临水曲,大昕之朝君乃卜。

缲三杯手布三宫,黼黻文章成祭服。

又闻炎汉中兴年,萧条千里无人烟。

群凶扫荡己灭迹,野桑成茧橹生田。

秪今风尘清海㝢,五日一风十日雨。

深村何地不桑麻,青镫比屋闻机杼。

我耕且学居岩阿,两鬓刁骚柰老何。

短布单衣才掩骭,饭牛扣角病身多。

楚夷抚巡江上屯,三军皆如挟纩温。

古来壮士树名节,感慨能忘一饭恩。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明代袁华的《谢陈彦廉惠绵》描绘了江南地区蚕丝生产的繁荣景象和对友人馈赠的感激之情。首句“三吴蚕缫甲天下”展现了吴地丝绸业的发达,接下来通过“鸣鸠拂羽戴胜飞,曲箔爰施墐庐舍”描绘了农事活动的繁忙和家庭生活的温馨。诗人赞美了春天蚕儿的成长和妇女们的辛勤劳动,如“春阳煦妪子渐肥,摘花汲水奉浴时”。

接着,诗中通过“弱翎轻拂籧筐内,早凉风戾柔桑脆”等细节,描绘了蚕丝的采集过程,以及“簇上濈濈秋莲房,功立身废茧如霜”的辛劳成果。诗人还提及古代帝王对蚕丝的重视,如“古者筑宫临水曲,大昕之朝君乃卜”,并将其与战乱后的“炎汉中兴年”对比,表达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最后,诗人感慨现代农村的宁静,“五日一风十日雨,深村何地不桑麻”,赞美了农耕与纺织的和谐共生,并以自身简朴生活和对友人陈彦廉的感激作结,表达了对壮志未酬的老年的无奈和对他人恩惠的铭记。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富有生活气息。

收录诗词(560)

袁华(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茅泽民临董北苑夏山图

群山回抱中绝谷,万木阴森岚气溽。

知有逃名隐者徒,扪葛扳萝结茅屋。

北苑风流去不还,尚留遗墨在人寰。

含毫伸纸能摸写,优孟商歌抵掌閒。

形式: 古风

题茅泽民蟠松图为陈彦廉寿

太丘仙人初度日,高景山前览秋色。

才名不减郑广文,百年才过三之一。

长松卧地数百弓,全生不与社栎同。

苍髯鲐背冰雪操,根有虎魄燕支红。

茅君欲驾茅龙去,为貌蜿蟺入囊楮。

蟠桃再食河再清,迟子披图重延伫。

形式: 古风

题张子政黄大痴松亭高士图

大痴老人天下士,结客侠游非画史。

酒酣泼墨写荆关,咫尺微茫数千里。

筲箕泉头鹤上仙,空遗宝绘人间传。

弟子颠张早入室,重冈叠嶂开云烟。

太山斗绝何由缘,下有鸟道丹梯悬。

此中疑是避秦处,仰见茅屋岩崖边。

松亭蒿目者谁子,耳谱流泉横绿绮。

不知捷径在终南,每逢佳处辄留止。

我生亦有山水癖,吴楚燕齐遍游历。

风尘澒洞难再往,坐对此图三太息。

形式: 古风

题周原素临赵文敏公十六马

宋诸王孙面如玉,书法钟张画顾陆。

写唐内厩十六马,笔精墨妙天机熟。

忆昔岐邠开八坊,四十万匹皆骏良。

平原牧放乐字育,泉甘草肥筋力强。

丰水东注波汤汤,柳花吹雪桐阴凉。

平头奴子骑先出,两奚控勒临堤傍。

骓駽驻骆驒骊黄,徐驱俨若骖雁行。

有骅却立不敢进,畏前反蹴头高昂。

三马欲复俯饭水,一马己渡将腾骧。

中流夭矫乃龙种,两耳批竹双瞳方。

斯图己归群玉秘,夜夜长虹光烛地。

何人援笔解临摸,吴郡周生富文艺。

中原板荡遍荆榛,千金骏骨化黄尘。

摩挲老眼明窗侧,展卷题诗一怆神。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