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萱草》由金代诗人周昂所作,通过对萱草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内心的寄托。
首句“万里黄萱好”,以“万里”形容萱草生长范围之广,黄色的花朵在广阔的天地间显得格外醒目,展现出一种辽阔而宁静的美。接着,“风烟接路傍”描绘了萱草生长于道路两旁的情景,仿佛与远方的风烟相连,营造出一种悠远的意境。
“迹疏虽异域,心密竟中央”两句,运用对比手法,一方面指出萱草虽然生长在不同的地域,但其内在的紧密联系如同心灵相通一般,强调了萱草无论身处何地,其本质的连结不变。这里蕴含着诗人对于人与自然之间深层联系的思考。
“染练成初色,移瓶得细香”则进一步描绘了萱草的形态与香气。通过“染练”一词,形象地表现了萱草颜色的纯净与鲜明;“移瓶得细香”则暗示了萱草不仅有美丽的外表,还散发着淡淡的香气,增添了诗的意境之美。
最后,“客愁无路遣,始为看花忘”表达了诗人借观赏萱草来排解心中愁绪的心境。在忙碌与烦恼中,诗人找到了一种暂时的慰藉,通过观察自然之美,得以忘却世俗的忧愁,寻求心灵的平静。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萱草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与和谐,也反映了诗人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探索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