潭州使院书情寄江夏贺兰副端

云雨一萧散,悠悠关复河。

俱从汎舟役,近隔洞庭波。

楚水去不尽,秋风今又过。

无因得相见,却恨寄书多。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翻译

云雨已消散,关河悠长无尽。
我们都忙于泛舟劳役,近在咫尺却只能隔着洞庭湖波涛。
楚地的江水绵延不绝,秋风吹过又带来新的季节。
无法与你相见,只遗憾书信往来频繁

注释

云雨:比喻离别或情感的起伏。
汎舟役:泛舟劳作,形容忙碌的生活。
洞庭波:指洞庭湖的波涛,象征难以逾越的距离。
楚水:泛指南方的江水,可能暗指思念之人所在之地。
秋风:象征着时光流逝和季节更替。
无因:没有机会。
恨:遗憾,对不能相见的惋惜。
寄书多:频繁寄送书信,表达思念之情。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淡淡的忧愁与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开篇“云雨一萧散,悠悠关复河”两句,以云雨和关山作为背景,营造出一种朦胧而又遥远的情景。“俱从汎舟役,近隔洞庭波”则是说诗人与亲人都在工作的岗位上,尽管相隔不远,但却像洞庭湖的波涛一样,无法即刻跨越。

“楚水去不尽,秋风今又过”这两句,通过对楚水流淌和秋风吹拂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无尽思念和对时光易逝的感慨。最后,“无因得相见,却恨寄书多”则是说尽管有机会通过书信联系,但即使如此,也还是感到不够,充满了对亲人的深切怀念。

诗中使用了“悠悠”、“俱从”等字眼,以及“楚水去不尽”、“秋风今又过”的反复,增添了一种淡远而哀愁的意境。整首诗语言简洁,情感真挚,是一篇表达思乡之情的佳作。

收录诗词(270)

戴叔伦(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

  • 字:幼公(一作次公)
  • 籍贯:润州金坛(今属江苏)
  • 生卒年:732—789

相关古诗词

题横山寺

偶入横山寺,湖山景最幽。

露涵松翠湿,风涌浪花浮。

老衲供茶碗,斜阳送客舟。

自缘归思促,不得更迟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赠月溪羽士

月明溪水上,谁识步虚声。

夜静金波冷,风微玉练平。

自知尘梦远,一洗道心清。

更弄瑶笙罢,秋空鹤又鸣。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赠韦评事攒

与道共浮沈,人间岁月深。

是非园吏梦,忧喜塞翁心。

细草谁开径,芳条自结阴。

由来居物外,无事可抽簪。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赠史开府

南天胡马独悲嘶,白首相逢话鼓鼙。

野战频年沙朔外,旌竿高与雪峰齐。

扁舟远泛轻全楚,落日愁看旧紫泥。

早晚瑶阶归伏奏,独能画地取关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