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新篁韵

竹君清绝润于玉,谱牒出自淇之澳。

移根分种置吾庐,才隔樊墙即家塾。

塾之所有无非书,师友摛文剪其芜。

此君儿郎趣亦雅,骈头相过纷铺舒。

鲜鲜绿色照邺架,骎骎宗祖可方驾。

钩章题品得骚翁,倍使新篁长光价。

矛甲鏦鏦看击云,未逊六千君子军。

琅玕一一如椽大,此中更有风月存。

巨细何异公领孙,低昂尤若主承宾。

有宾如君诚可人,西窗六月暑如焚。

会见为君涤除热恼来凉薰。

形式: 古风

翻译

竹子清雅如玉,源自淇水之滨。
移植竹根分栽我家,仅隔短墙便是学堂。
书房里满是书籍,师长朋友挥毫删繁就简。
竹子与少年郎趣味高雅,相聚时谈笑风生。
鲜绿的竹影映照书架,仿佛祖宗风采可比肩。
研读诗文如同屈原,更增新竹价值。
竹竿如枪甲铿锵,不输古代君子军威。
竹竿粗细如椽大,其中蕴含风月诗情。
不论大小都像公侯府,高低错落如主宾礼让。
有你这样的宾客实在可贵,六月西窗酷暑如火。
我愿为你驱散炎热,带来清凉。

注释

竹君:竹子。
清绝:清雅绝伦。
淇之澳:淇水岸边。
樊墙:短墙。
家塾:私塾。
摛文:挥毫作文。
芜:冗杂。
儿郎:少年。
雅:高雅。
鲜鲜:鲜明。
邺架:书架。
骎骎:迅速。
宗祖:祖先。
骚翁:屈原。
新篁:新竹。
矛甲:如枪甲。
君子军:君子般的威仪。
琅玕:竹子的美称。
如椽大:粗大如椽。
公领孙:公侯府邸。
主承宾:主人与宾客。
诚可人:确实令人满意。
暑如焚:酷暑难耐。
凉薰:带来清凉气息。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文人雅士的生活境界与文化追求。诗中的“竹君清绝润于玉”以竹喻人,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人物的崇尚。而“谱牒出自淇之澳”则暗示了这种高洁品格的传承和来源。“移根分种置吾庐”、“才隔樊墙即家塾”显示了诗人对于教育和学问的重视,以及将这种文化理念植根于家庭和教育机构。

“塾之所有无非书,师友摛文剪其芜”进一步描绘了这样一个环境中,学习与文学创作是主要内容,而“此君儿郎趣亦雅,骈头相过纷铺舒”则表现了在这样的氛围中成长起来的少年,也继承了这种雅致与文化修养。

“鲜鲜绿色照邺架,骎骎宗祖可方驾”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增添了一种生机与活力,同时也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尊崇。“钩章题品得骚翁,倍使新篁长光价”则是诗人对于文学艺术的追求,以及对古代文豪的仰慕。

“矛甲鏦鏦看击云,未逊六千君子军”中的“矛甲鏦鏦”形容声音铿锵有力,表达了对英雄气概和高尚品格的赞美。而“琅玕一一如椽大,此中更有风月存”则是对周围环境的描绘,以及在这样的环境中,依然能够感受到历史文化的厚重。

最后,“巨细何异公领孙,低昂尤若主承宾。有宾如君诚可人,西窗六月暑如焚。会见为君涤除热恼来凉薰”表达了诗人对于品格高尚之人的敬仰,以及在炎热的夏日里,与这样的人相聚能够感到心灵的清凉。

整首诗通过对人物、环境和文化的描写,展现了一种理想化的生活状态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收录诗词(405)

卫宗武(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咏蝇

营营止于棘,或赤而或黑。

皓皓染成污,奸魂并佞魄。

形式: 五言绝句

夜坐待月次日补吟

瑶坛礼碧虚,返次羽人坐。

引脰延月华,吞吐隔翠嶞。

众吻盼流芳,冉冉忽透过。

大规虽微亏,犹喜镜未破。

浮翳从何来,掩蔽仍不果。

连峦一色净,清辉千里播。

爽垲入襟裾,光明生咳唾。

诗翁于此时,枯肠正无奈。

愧乏云锦章,翻然乃高卧。

斯辰怅有怀,无语坐偷堕。

今夕冰轮升,不吟则不可。

预解素娥嘲,免谓翁负我。

形式: 古风

所居遇雪

去年雪于腊,见睍迹已灭。

今年天作花,再白遂凝结。

鳞鳞甍相接,烂烂银互叠。

平尺虽未盈,皓若布层氎。

洪纤归一覆,高下同至洁。

入夜更飘扬,未久复匼匝。

打窗明映书,堆垣厚成堞。

披衣起推户,勇不待明发。

庭间数十挺,叶叶如楮刻。

墙角南北枝,艳艳疑花压。

遥想几青山,幻成玉崨嶪。

郊原瑞色浮,穹壤和气浃。

岂但疵疠消,可卜丰穰协。

书生喜无寐,但觉吻嗫嗫。

掬之滋吟觞,石铛煮团月。

形式: 古风

知足

束发至皓首,雅意在林谷。

退閒十五年,一官如脱梏。

抱关寻故步,谬语不可赎。

投绂赋归来,幸不至迷复。

有田可饷饥,有园可寄目。

有屋枵然大,其中无所蓄。

代步跨款段,课耕驱觳觫。

斗筲量易盈,菟裘计已足。

嘅方际时艰,已幸免僇辱。

年丰喜荐臻,我庾有新谷。

床头酒一壶,架上书数束。

酒馀取书诵,岂不胜丝竹。

水北与城南,苍筠列万玉。

更须仿元亮,剩种松与菊。

招邀文字侣,吟哦日相属。

自足了馀生,此外复何欲。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