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景歌(其八)

积雨初过湘水满,夕阳荡金接天远。

影挂寒罾江步斜,红残茅檐沙巷晚。

小艇泽畔收钓缗,鼓枻沧浪歌濯缨。

醉眼西望送沉轮,系缆篱根穿锦鳞。

嗟此何景兮渔村落照,丹青欲尽无由妙。

形式: 古风

翻译

雨后湘江水满溢,夕阳如金染天边
倒影映在寒湿的鱼网旁,江边小径斜阳渐黯淡
小舟泊在湖畔收起钓鱼线,击桨沧浪高歌洗帽带
醉眼看向西方,目送落日沉没,缆绳系在篱笆,锦鳞入梦
感叹这美景,渔村夕阳如画,丹青再美也难描尽

注释

积雨:连绵的雨。
湘水:湘江。
荡金:染成金色。
接天远:延伸到天边。
寒罾:寒冷的鱼网。
江步斜:江边小路倾斜。
茅檐:茅草屋檐。
沙巷:沙土小巷。
晚:傍晚。
泽畔:水边。
钓缗:钓鱼线。
濯缨:清洗帽带。
沉轮:落日。
篱根:篱笆根部。
锦鳞:美丽的鱼。
渔村落照:渔村夕阳。
丹青:绘画。
妙:美妙。

鉴赏

这首宋代赵汝燧的《八景歌》(其八)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雨后傍晚的宁静画面。"积雨初过湘水满"写出了雨后湘水水量充沛的景象,"夕阳荡金接天远"则展示了夕阳余晖映照在水面,金光闪烁,与天际相接的壮丽景色。"影挂寒罾江步斜"描绘了渔夫的影子倒映在寒湿的鱼网上,"红残茅檐沙巷晚"则渲染了夕阳下茅屋和沙巷的静谧与落寞。

诗人接着通过"小艇泽畔收钓缗,鼓枻沧浪歌濯缨",展现了渔夫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一边收网,一边唱着歌,洗涤着自己的帽带,充满了田园诗意。"醉眼西望送沉轮"描绘了渔夫醉眼看日落的场景,"系缆篱根穿锦鳞"则暗示了渔获丰富,生活富足。

最后两句"嗟此何景兮渔村落照,丹青欲尽无由妙"是对眼前美景的赞叹,感叹这样的画面如画一般美丽,难以用言语完全表达,流露出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深感慨。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江南水乡的恬静与渔人生活的闲适,富有画面感和意境美。

收录诗词(288)

赵汝燧(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八景歌(其六)

楚天浓云如墨泼,通宵滂沱翻江阔。

寒声遍撼蒹葭林,要将秋容洗到骨。

杜若洲有鸿雁栖,震凌喧梦时惊疑。

钓翁醉睡却不知,桩脱缆断船偷移。

嗟此何景兮潇湘夜雨,丹青欲尽浪自苦。

形式: 古风

八景歌(其五)

西颢沆砀露华白,河汉浩浩浴素魄。

平湖万顷摇银光,祇留君山一点碧。

帝子扬灵驾飞龙,鼓瑟来游水精宫。

声彻桂娥亦敛容,叶下北渚袅袅风。

嗟此何景兮洞庭秋月,丹青欲尽那免拙。

形式: 古风

十一月四日雪中小饮是月十日冬至

书云犹七日,阴极刚未长。

风吹六花开,飞舞隘穹壤。

一阳方欲来,和气已摩荡。

著地寂不声,入林发馀响。

与客同拥炉,寒威不到幌。

洗杓开蚁尊,下箸饫熊掌。

道旧惊物变,谈空湔尘想。

近诗稍阁笔,对此又技痒。

踏雪访梅花,更觉吟兴爽。

形式: 古风 押[养]韵

三珍行

西清平生雅好奇,夜则忘寐昼忘饥。

搜今抉古竭心力,常恐世间一物遗。

云雾轩窗烟月户,万宝汇列牙签垂。

循环逻视日千匝,拊摩拂拭心融怡。

惊寇披猖变仓卒,六丁下取留毫釐。

收拾售用自不足,尚辍三珍赠我为。

六幅之珍老坡字,印可谁氏参寥师。

怒鹏九万气吞吐,骊珠百二光陆离。

两轴之珍云子画,李杜跨蹇将何之。

华阴县里过门日,浣花溪上寻春时。

一张之珍太古琴,孤桐斲削峄阳枝。

刻名漱玉世少比,较昔响泉彼堪嗤。

银钩铁画贵楷正,此则倚醉飞蛟螭。

寸马豆人贵纤密,此则纵意隳藩篱。

金徽玉轸贵音韵,此则得趣绝弦丝。

天机皆由胸襟出,妙处莫以形迹窥。

爱兹三珍每自随,酒酣呼驴任倒骑。

抱琴委辔乌角攲,琅然高吟夏夜诗。

形式: 古风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