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四日雪中小饮是月十日冬至

书云犹七日,阴极刚未长。

风吹六花开,飞舞隘穹壤。

一阳方欲来,和气已摩荡。

著地寂不声,入林发馀响。

与客同拥炉,寒威不到幌。

洗杓开蚁尊,下箸饫熊掌。

道旧惊物变,谈空湔尘想。

近诗稍阁笔,对此又技痒。

踏雪访梅花,更觉吟兴爽。

形式: 古风 押[养]韵

翻译

书上说还要过七天,阴气最深还未消亡。
风吹着六月的花朵,它们在空中飘舞,填满了天地之间。
阳气刚刚开始显现,温暖的气息已经在波动。
落地无声,进入树林却仍有余音回荡。
与客人围炉而坐,寒冷的威力无法穿透帘幔。
洗净酒杯,打开蚁鼻香的酒坛,品尝熊掌美食。
谈论旧事,感叹万物变化,空谈洗涤尘世的思绪。
近来少写诗,面对美景又忍不住提笔。
踏雪寻访梅花,更觉诗兴大发,心情舒畅。

注释

犹:还、仍然。
阴极:阴气最深。
隘:狭窄、充满。
一阳:初生的阳气。
摩荡:动荡、波动。
著地:落地。
寒威:寒冷的威力。
蚁尊:古代小酒杯。
熊掌:珍贵的菜肴。
道旧:述说旧事。
技痒:内心渴望创作。
踏雪:在雪中行走。
吟兴:作诗的兴致。

鉴赏

这首宋诗描绘了诗人赵汝燧在十一月四日雪中与友人小酌的情景。诗的前四句通过"云犹七日,阴极刚未长",暗示了冬至时节,天气寒冷且阴沉。接着,"风吹六花开,飞舞隘穹壤"形象地写出雪花飘落的场景,虽是严冬,却充满动态美。

"一阳方欲来,和气已摩荡"暗指冬至阳气渐生,温暖的气息开始涌动。"著地寂不声,入林发馀响"则描绘了雪花落地无声,但在树林间仍有回音,营造出静谧而深远的意境。

诗人与朋友围炉而坐,享受着暖意,"寒威不到幌"表达了室内的温馨。他们饮酒对谈,"洗杓开蚁尊,下箸饫熊掌",以豪迈的饮食表达友情的深厚。在这样的氛围中,诗人感慨时光变迁,"道旧惊物变,谈空湔尘想",并因眼前的美景而诗兴大发。

最后两句"近诗稍阁笔,对此又技痒",表明诗人因雪景激发了创作欲望,"踏雪访梅花,更觉吟兴爽"则直接表达了他渴望在雪中寻觅梅花,以诗墨记录这美好的时刻。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冬至雪景中的生活情趣和诗人的情感变化,富有诗意。

收录诗词(288)

赵汝燧(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三珍行

西清平生雅好奇,夜则忘寐昼忘饥。

搜今抉古竭心力,常恐世间一物遗。

云雾轩窗烟月户,万宝汇列牙签垂。

循环逻视日千匝,拊摩拂拭心融怡。

惊寇披猖变仓卒,六丁下取留毫釐。

收拾售用自不足,尚辍三珍赠我为。

六幅之珍老坡字,印可谁氏参寥师。

怒鹏九万气吞吐,骊珠百二光陆离。

两轴之珍云子画,李杜跨蹇将何之。

华阴县里过门日,浣花溪上寻春时。

一张之珍太古琴,孤桐斲削峄阳枝。

刻名漱玉世少比,较昔响泉彼堪嗤。

银钩铁画贵楷正,此则倚醉飞蛟螭。

寸马豆人贵纤密,此则纵意隳藩篱。

金徽玉轸贵音韵,此则得趣绝弦丝。

天机皆由胸襟出,妙处莫以形迹窥。

爱兹三珍每自随,酒酣呼驴任倒骑。

抱琴委辔乌角攲,琅然高吟夏夜诗。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三阁曲

叔宝沉迷建邺宫,厌厌夜饮清昼同。

金碧三阁插晴汉,沉檀十里闻香风。

叠石为山水为沼,后庭万花坼春丛。

狎客倡酬女学士,污词媚句争新工。

被之弦歌恣酣乐,千娥行列纷青红。

将军忽遇韩擒虎,江神今识清河公。

凭栏璧月词未终,谁知携手两妃游井中。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上马曲

精神如熊气如虹,梦寐思勒燕然功。

龙泉宝鞘横三尺,犀甲茸绦擐两重。

鸣镝飞空挟霜远,认旗贴身飐日红。

玉辔绣鞯鞲骢马,眼有紫焰炯双瞳。

誓缚单于献天子,离觞不挥儿女泪。

笳鼓动地归来时,金印斗大肘后系。

君不见燕颔虎颈班超侯万里,又不见风声鹤唳谢玄破肥水。

形式: 古风

义兽行

君不见明皇有象能拜舞,看定禄山瞪目怒。

又不见昭宗有猴能起居,望见全忠奋臂呼。

两朝玩物固丧志,异类报国乃仗义。

天宝大驾蜀道巡,开平初元唐祚倾。

百僚奉贼身尽窜,宰相畏族神不宁。

尔象尔猴忿且嗔,其面虽兽心则人。

当时节士知有几,壮哉义兽不怕死。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