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陪彦集充父同游瑞岩谨次莆田使君留题之韵

踏破千林黄叶堆,林间台殿郁崔嵬。

谷泉喷薄秋逾响,山翠空濛昼不开。

一壑祇今藏胜概,三生畴昔记曾来。

解衣正作留连计,未许山灵便却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陪同彦集充父一同游览瑞岩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与幽静。首句“踏破千林黄叶堆”以动态的画面开篇,生动地描绘了穿越密林的景象,黄叶堆积象征着深秋的季节特征,同时也暗示了旅程的艰辛与探索的勇气。

接着,“林间台殿郁崔嵬”一句,将视线从地面提升至空中,描绘了林间的建筑群,它们高耸入云,显得庄重而神秘,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这里不仅赞美了建筑的雄伟,也暗含了对历史文化的敬仰。

“谷泉喷薄秋逾响,山翠空濛昼不开”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自然景观的描写。山谷中的泉水在秋天的背景下更加响亮,仿佛大自然的声音在回荡;而山色在雾气中若隐若现,更添了几分神秘与朦胧之美。这两句通过声音和视觉的对比,增强了画面的立体感和动态感。

“一壑祇今藏胜概,三生畴昔记曾来”则表达了对眼前美景的感慨与回忆。诗人似乎在说,这片山谷如今隐藏着无尽的美景,让人不禁想起往昔的探访,流露出对自然之美的深深眷恋和对过往经历的怀念。

最后,“解衣正作留连计,未许山灵便却回”两句充满了哲思与情感。诗人想要解开衣物,与自然融为一体,享受这难得的时刻,但又担心打扰了山中的精灵,表现出对自然界的敬畏之心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珍惜。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赞美,同时也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收录诗词(1440)

朱熹(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一字仲晦,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 字:元晦
  • 号:晦庵
  • 籍贯:云谷老
  • 生卒年: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

相关古诗词

伏读赵清献公瑞岩留题感叹之馀追次元韵

赵公名迹此犹微,已荐行藏第一机。

直自当年留翰墨,至今穷谷尚光辉。

时清谏疏空遗稿,岁晚高斋自掩扉。

珍重九原如可作,问渠何处是真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伏读二刘公瑞岩留题感事兴怀至于陨涕追次元韵偶成二篇(其一)

谁将健笔写崖阴,想见当年抱膝吟。

缓带轻裘成昨梦,遗风馀烈到如今。

西山爽气看犹在,北阙精诚直自深。

故垒近闻新破竹,起公无路祇伤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伏读二刘公瑞岩留题感事兴怀至于陨涕追次元韵偶成二篇(其二)

投绂归来卧赤城,家山无处不经行。

寒岩解榻梦应好,绝壁题诗语太清。

陈迹一朝成寂寞,灵台千古自虚明。

传来旧业荒芜尽,惭愧秋原宿草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入瑞岩道间得四绝句呈彦集充父二兄(其一)

忆昔南游桂树阴,归来遗恨满尘襟。

篮舆此日无穷思,万壑千岩秋气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