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初六日召对文华殿旋奉严旨革职待罪感恩述事(其三)

孤生半世饱艰辛,敢恨虞翻骨相屯。

吾道非与何至此,臣今老矣不如人。

养成枳棘难为橘,刈尽椒兰不作薪。

每诵韩公晚香句,整襟时一慰沉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朝末年清初的钱谦益所作,表达了诗人一生坎坷,仕途受挫后的感慨。首句“孤生半世饱艰辛”描绘了诗人的孤独生涯和经历的艰难困苦,显示出他对人生的深深感慨。次句“敢恨虞翻骨相屯”借虞翻的命运暗示自己的不幸遭遇,虞翻因相貌不佳而遭人嫌弃,诗人以此自比,表达对自己命运的无奈。

“吾道非与何至此”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对自身境遇的反思,认为自己走的道路并非导致如今困境的原因,暗示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自己价值观的坚守。接着,“臣今老矣不如人”流露出年华已逝、才不如人的苍凉心境。

“养成枳棘难为橘,刈尽椒兰不作薪”运用比喻,说明环境的恶劣使原本优秀的人才难以施展,如同橘子在瘠土中难以成长为甜美之果,椒兰虽香,却因政治环境的黑暗而无法得到应有的认可。最后,诗人以韩愈晚年的诗句“晚香”自励,表明即使身处逆境,仍会保持高洁情操,通过诵读韩愈的诗句来寻求精神上的慰藉,以度过沉沦的困境。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展现了钱谦益在政治挫折中的坚韧与无奈,以及对自我价值的坚守。

收录诗词(265)

钱谦益(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号蒙叟。学者称虞山先生。清初诗坛的盟主之一。常熟人。明史说他“至启、祯时,准北宋之矩矱”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一甲三名进士,他是东林党的领袖之一,官至礼部侍郎,因与温体仁争权失败而被革职。在明末他作为东林党首领,已颇具影响。马士英、阮大铖在南京拥立福王,依附之,为礼部尚书。后降清,仍为礼部侍郎

  • 字:受之
  • 号:牧斋
  • 籍贯:东涧老
  • 生卒年:1582—1664

相关古诗词

十一月初六日召对文华殿旋奉严旨革职待罪感恩述事三首(其二)

破帽青衫又一回,当筵舞袖任他猜。

平生自分为人役,流俗相尊作党魁。

明日孔融应便去,当年王式悔轻来。

宵来吉梦还知否,万树青山早放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十一月初六日召对文华殿旋奉严旨革职待罪感恩述事(其五)

两月春明席未温,眼看深谷又高原。

金多争羡雒阳路,祸至方思上蔡门。

五鼎食烹皆主父,三期贤佞总王尊。

庄生能悟逍遥理,只为精思曳尾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十一月初六日召对文华殿旋奉严旨革职待罪感恩述事三首(其三)

猎猎寒风岁逼除,柴门剥啄到双鱼。

亲憎言禄催偕隐,友贱求名劝著书。

薄俗休官如物故,畏途削籍当迁除。

夕阳亭下城西路,叹息何人返敝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陆宣公墓道行

延英重门昼不开,白麻黄阁飞尘埃。

中条山人叫阍哭,金吾老将声如雷。

苏州宰相忠州死,天道宁论乃如此。

千年遗榇归不归,两地孤坟竟谁是?

人言藁葬在忠州,又云征还返故丘。

图经聚讼故老哄,争此朽骨如天球。

齐女门前六里路,荞麦茫茫少封树。

下马犹寻董相坟,飞凫孰辨孙王墓。

青草黄茅万死乡,蝇头细字写巾箱。

起草尚传哀痛诏,闭门自验活人方。

永贞求旧空黄土,元祐青编照千古。

人生忠佞看到头,至竟延龄在何许。

君不见华山山下草如熏,石阙丰碑野火焚。

樵夫踞坐行人唾,传是崖州丁相坟。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