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词二首(其一)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

翻译

黄河好像从白云间奔流而来,玉门关孤独地耸峙在高山中。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注释

远上:远远向西望去。
“远”一作“直”。
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
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
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尺或八尺(等于231cm或264cm,约等于2.3m或2.6m)。
羌笛:古羌族主要分布在甘、青、川一带。
羌笛是羌族乐器,属横吹式管乐。
属于一种乐器。
何须:何必。
何须怨:何必埋怨。
杨柳:杨树的柳条,又指的是《杨柳曲》。
度:吹到过。
不度:吹不到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
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
六朝时关址东移至今安西双塔堡附近。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边塞的孤寂与苍凉之美。黄河,在遥远的地方消失在白云之间,给人一种无尽的延伸感。而“一片孤城万仞山”则直接切入主题,表达了边塞城堡的孤独与险峻。"羌笛何须怨杨柳"中,“羌笛”即古代羌族的乐器,其音调悲凉而又颇具民族特色,而“不怨杨柳”则是在表达一种对春天到来的渴望与无奈,杨柳在中国文化中常象征着春天的到来,但这里却是春风不能通过玉门关,这里暗含了边塞地区春天来得晚、气候严酷的特点。整首诗语言质朴而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边塞诗人的独特情感和对自然环境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6)

王之涣(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汉族。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他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其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更是千古绝唱

  • 字:季凌
  • 籍贯:绛州(今山西新绛县)
  • 生卒年:688年—742年

相关古诗词

凉州词二首(其二)

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

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宴词

长堤春水绿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

莫听声声催去棹,桃溪浅处不胜舟。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尤]韵

莫惊此地逢春早,祗为长安近日边。

形式: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