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尾吟(其九十七)

尧夫非是爱吟诗,诗是尧夫用畜时。

史籍始终明治乱,经书表里见安危。

庖羲可作三才主,孔子当为万世师。

不止前言与往行,尧夫非是爱吟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欧阳修并非只是爱好写诗,写诗对他来说是积累和运用的过程。
他通过历史记载洞察社会的治乱,从经典书籍中理解世间安危。
伏羲可以作为天地人三才的主宰,孔子应当被尊为万代的导师。
他的言行不仅限于过去的言论和行为,欧阳修并非只是爱好写诗。

注释

尧夫:指欧阳修,北宋文学家。
非是:并非只是。
吟诗:写诗。
畜时:积累和运用。
史籍:历史记载。
治乱:社会的安定与动乱。
经书:经典书籍。
安危:世间的安全与危险。
庖羲:古代传说中的三皇之一,象征自然法则。
三才主:天地人的主宰。
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教育家。
万世师:永远的老师。
前言与往行:过去的言论和行为。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邵雍的《首尾吟》其九十七,邵雍以诗表达了他的哲学思想和个人志向。首句“尧夫非是爱吟诗”表明诗人并非单纯喜好诗歌创作,而是借诗来传达深意。接下来的诗句中,诗人强调诗作为历史和经书的补充,能够揭示社会的治乱兴衰以及生活的安危之道,如伏羲和孔子的智慧象征性地体现在诗中,他们分别是自然、人类和社会的主宰,孔子更是万世师表。

诗人通过吟诗,不仅展现了自己的文学才华,更借此传达了对历史、道德和智慧的深刻理解。最后再次强调,他的诗歌并非仅为吟咏,而是承载着更为深远的寓意。整首诗体现了邵雍诗学与哲学的融合,以及他通过诗歌传递人生哲理的意图。

收录诗词(1553)

邵雍(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 字:尧夫
  • 生卒年:1011年—1077年

相关古诗词

首尾吟(其九十三)

尧夫非是爱吟诗,诗是尧夫注思时。

事少全由心易足,病多休道药难医。

情当少日须思老,志在安时莫忘危。

天道分明人自昧,尧夫非是爱吟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首尾吟(其八十三)

尧夫非是爱吟诗,诗是尧夫恨月时。

见说天长在甚处,照教人老待奚为。

婵娟东面才如鉴,屈曲西边却似眉。

由此遂多悲与喜,尧夫非是爱吟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首尾吟(其九十四)

尧夫非是爱吟诗,诗是尧夫行已时。

政在我时心必尽,事关人处力难为。

人如负我我何预,我若辜人人有词。

就责莫如躬自厚,尧夫非是爱吟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首尾吟(其三)

尧夫非是爱吟诗,安乐窝中得意时。

志快不须求事显,书成当自有人知。

林泉且作酬心物,风月聊充藉手资。

多少宽平好田地,尧夫非是爱吟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