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二十三日欧阳永叔刘原甫范景仁何圣徒见访之什

夷门魏公子,来过抱关人。

车马立市中,贵义不耻贫。

市人无不惊,此老面黧皴。

岂将流俗眼,能辨玉与珉。

尔后几千载,此贤埋埃尘。

谁谓四君子,蹈古犹比辰。

上马后苑门,访我东城闉。

为公开蓬户,沽酒焚紫鳞。

银杯青石盘,共饮不计巡。

薄暮各已醉,欢笑颓冠巾。

来既无猜嫌,去亦无疏亲。

曷若世上士,惟顾势力均。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翻译

魏国的公子夷门客,曾经拜访过守关的人。
他的车马停在市场中,看重道义而非贫穷而羞耻。
市井之人无不惊讶,这位老人面容黝黑且皮肤粗糙。
怎会用凡夫俗子的眼光,分辨美玉和石头呢?
自此以后几千年,这位贤者被埋没在尘土之中。
谁说他四位君子,行为举止如同古代星辰般璀璨。
他骑马来到后苑门,探访我在东城的住所。
为了款待他,我打开简陋的门,买酒烹鱼。
我们用银杯盛酒,青石盘做菜,畅饮不分轮次。
傍晚时分,我们都已醉倒,笑声洒脱,帽子都掉了。
来时没有猜疑,离去也不疏远,关系自然。
这哪里比得上世上的权贵,只看利益是否均等。

注释

夷门魏公子:魏国公子,指信陵君。
抱关人:守关者,可能指信陵君的门客。
贵义:看重道义。
黧皴:形容皮肤粗糙。
玉与珉:美玉和石头,比喻贤者和庸人。
四君子:指信陵君及其三位著名门客。
东城闉:东城的门或城墙。
蓬户:简陋的房屋。
紫鳞:紫色的鱼,可能是鲤鱼。
银杯青石盘:富贵人家的饮酒器具。
巡:轮次,一圈。
颓冠巾:帽子掉落,表示醉态。
猜嫌:猜疑。
势力均:利益均等,权衡势力。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所作,题为《十一月二十三日欧阳永叔刘原甫范景仁何圣徒见访之什》。诗中描绘了一位像夷门魏公子那样的贵人,他不以贫贱为耻,来到市场中拜访一位抱关的老人,其行为引得市人惊讶。诗人赞美这位老者不被世俗眼光所限,能分辨真正的贤德。尽管岁月流转,这位贤者却未被世人所识。来访的四位朋友(欧阳永叔、刘原甫、范景仁、何圣徒)如同古代的君子,一同在后苑门饮酒,欢笑畅谈,没有猜忌和疏远,他们的友情超越了世俗的权势考量。

诗中通过夷门魏公子的形象,表达了对高尚品德的推崇和对纯粹友情的向往,同时也对社会上只看重权势的现象进行了反思。梅尧臣的诗歌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展现了他对友情和人格价值的深刻理解。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十一月十二日赛昭亭神

冷雨凝雪未成雪,潭空鱼寒归石穴。

长篙扣穴倩鲤鱼,寄信山头来奠设。

鱼传水鸟飞上山,山木槎槎乾吹咽。

旋灰起角巫鼓鸣,漆俎铜盘颤牲血。

瑟琶嘈嘈神降言,福汝祐汝无灾檗。

西向啐饮东向回,溪心却望山崔嵬。

形式: 古风

十一月十三日病后始入仓

曾非雀与鼠,何彼大仓为。

狐裘破不温,黄狗补其皮。

霜花逐落月,缀在枯槁枝。

予年过五十,瘦寝冰生肌。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十七日和原甫风花偶书

风花不恋枝,脱萼乱翻飞。

自学空中雪,宁同垣上衣。

绕庭回旋久无著,众鸟争衔何处归。

形式: 古风 押[微]韵

十九日出曹门见水牛拽车

只见吴牛事水田,只见黄犁负车轭。

今牵大车同一群,又与骡驴走长陌。

卬头阔步尘蒙蒙,不似缓耕泥洦洦。

一一夜眠头向南,越鸟心肠谁辨白。

形式: 古风 押[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