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田行

永州荒田多宿草,永州田多人苦少。

南村田荒无人耕,北村草深人不行。

往年峒徭据城壁,驱迫编户充军役。

十户迨今无一存,当时宁望长儿孙。

壮者随军入军伍,老者尽作泉下土。

少者仅存虽长成,十家九户惟单丁。

应当门户倦奔走,岂有馀力到农亩。

荒田积草如人长,熟田近年亦抛荒。

男啼女号饭不足,草根木实常充腹。

荒田幸免官徵科,熟田徵科真奈何。

永民自叹生来苦,不信人间有乐土。

君不见隔岸即是全州山,四时耕垦无时閒。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荒田行》描绘了明朝时期永州地区因战乱导致的土地荒芜和人民生活的困苦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战争对社会的破坏以及对农民生活的影响。

首句“永州荒田多宿草”,开篇即点明了主题——永州的农田被茂盛的野草覆盖,一片荒凉。接着,“永州田多人苦少”进一步强调了人口与土地资源之间的矛盾,揭示了当地人口稀少、劳力短缺的现状。

“南村田荒无人耕,北村草深人不行”两句,通过对比南村与北村的情况,形象地展示了荒田的普遍性和严重性。荒废的农田与茂密的野草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了土地的荒芜。

“往年峒徭据城壁,驱迫编户充军役”描述了战乱时期,峒徭(少数民族)占据城池,迫使平民百姓充当军役,导致大量人口死亡或流离失所。接下来,“十户迨今无一存,当时宁望长儿孙”表达了战争给当地带来的巨大损失,昔日繁荣的家族如今只剩下零星的幸存者,更不用说期待子孙繁衍。

“壮者随军入军伍,老者尽作泉下土。少者仅存虽长成,十家九户惟单丁。”这几句详细描绘了战争对不同年龄段人群的影响,壮年男子被迫参军,老年则已逝去,年轻者虽幸存但家庭残缺不全,反映了战争对社会结构的破坏。

“应当门户倦奔走,岂有馀力到农亩。”指出在战乱频繁的年代,人们疲于奔命,无暇顾及农业生产,进一步强调了战争对农业生产的负面影响。

“荒田积草如人长,熟田近年亦抛荒。”描述了战后荒田的状况,即使曾经肥沃的农田也因长期无人耕种而荒废。

“男啼女号饭不足,草根木实常充腹。”揭示了战争后人民生活的极度贫困,食物匮乏,只能依赖野草和树木果实度日。

“荒田幸免官徵科,熟田徵科真奈何。”表达了人民对赋税的无奈,即使荒田可以避免官府征税,但对于那些依然耕种的农田,赋税压力仍然沉重。

“永民自叹生来苦,不信人间有乐土。”最后,永州的百姓感叹自己一生的苦难,不相信世间存在安宁富饶之地,表达了对和平与幸福生活的渴望。

“君不见隔岸即是全州山,四时耕垦无时閒。”以隔岸的全州山作为对比,强调了永州地区的战乱与苦难,全州山四季皆有耕作,象征着和平与繁荣的生活状态。

综上所述,《荒田行》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反思,展现了明朝永州地区因战乱导致的土地荒芜和人民生活的艰辛,同时也表达了对和平与美好生活的向往。

收录诗词(383)

童冀(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渔荡行

永州江清稀见鱼,永民岁岁输鱼租。

当年差官闸湖荡,尺水从兹起波浪。

江滨湖岸多沙洲,一望不见天尽头。

常时风色黄尘起,一夜雨声潢潦流。

丈量绳引计顷亩,半抑编氓强分受。

黄绫大册书入官,岁岁催粮烦甲首。

大家有田无宿舂,小家寄食身为佣。

年年逋负遭箠楚,俭岁惟闻□□□。

□舟载粮输入仓,仓仓岁额常亏粮。

君不闻道州鱼课年年足,当年闸课官不酷。

形式: 古风

江行

客路四千里,江行两月程。

乾坤双鬓改,身世一舟轻。

事业惭先达,声名畏后生。

少年容易过,寥落壮心惊。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丙辰立春日留钱塘

鹤书岁晚下岩扃,千里迢迢去上京。

春事又从今日始,月华犹是故乡明。

愁来无复闻鸡舞,酒醒生憎听雁声。

独喜归心似潮水,夜来又过富阳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江上雨晴晓望

老去情怀厌雨声,篷窗晓起坐新晴。

云间一鹤从天下,江上群山照眼明。

身世悠悠浑是梦,客乡事事总关情。

白头竟为徵书起,深愧当年鲁两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