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弱子承家志未酬,无辜遽作楚人囚。
莱衣漫有思乡泪,羌笛真成出塞愁。
白发临风悲远道,绿蓑耕雨忆荒丘。
放农销甲知何日,更倚柴门望不休。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蓝仁的《自述》,通过个人经历抒发了深沉的情感。首句“弱子承家志未酬”表达了主人公作为家中继承者,未能实现先辈遗志的无奈和遗憾。第二句“无辜遽作楚人囚”描绘了自己无辜受困,如同楚囚般身陷囹圄的境遇,流露出无辜被囚的苦楚。
接下来,“莱衣漫有思乡泪”中的“莱衣”借指平民百姓的服装,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思念,泪水涟涟,显示出诗人对家乡的眷恋之情。“羌笛真成出塞愁”则以羌笛声象征离别与哀愁,暗示了出塞的艰辛和心中的哀伤。
“白发临风悲远道”写出了诗人面对风霜,感叹人生路途遥远,满头白发更显其孤独和苍凉。“绿蓑耕雨忆荒丘”则描绘了在风雨中耕作的场景,回忆起过去的田园生活,心中充满了对故土荒丘的怀念。
最后两句“放农销甲知何日,更倚柴门望不休”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渴望,希望能早日结束战乱,回归田园,但诗人仍倚门翘首期盼,期待着那一天的到来,情感深沉而执着。
整首诗以个人遭遇为线索,展现了诗人对家国命运的感慨,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不详
自号蓝山拙者,与弟蓝智同均为元末明初诗人。二蓝早年跟随福州名儒林泉生学《春秋》,又跟武夷山隐士杜本学《诗经》,博采众长,形成自己的风格,后人评价他们的诗风类似盛唐,兼有中晚唐诗人优点,既学唐人,又不失自己的个性。不事科举,一意为诗,“杖履遍武夷”,傲啸山林,过着闲适的田园生活。后辟武夷书院山长,迁邵武尉,不赴。明初内附,例徙濠梁,数月放归,自此隐于闾里
愁心惨澹失清秋,归骨凄凉傍故丘。
总为无儿怜伯道,更堪非罪哭王裒。
从来祸福分淫善,谁谓忠良似寇雠。
黥作孱兵宁饿死,西风残照泪交流。
窜死遐荒万里馀,藤缠草束土侵肤。
黄金竟为谗言铄,白骨翻成待价沽。
形影自随嗟独老,肝肠分裂念诸孤。
天高视听无消息,强欲招魂托楚巫。
明时不得保天伦,万里投荒殒尔身。
欲引残魂归故国,祗凭老仆胜周亲。
瘴云泸水邮亭远,绝域孤城鸟道频。
此日先茔容附托,一抔黄土骨如银。
独振兵威百里间,更推恩信数州安。
枭徒竞作操戈入,虎士翻成奉柩还。
大笔特书青史在,荒祠遗像画衣残。
铭旌远道收兄骨,一片归云度雁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