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余自来天台,凡经几万回。
一身如云水,悠悠任去来。
逍遥绝无闹,忘机隆佛道。
世途岐路心,众生多烦恼。
兀兀沈浪海,漂漂轮三界。
可惜一灵物,无始被境埋。
电光瞥然起,生死纷尘埃。
寒山特相访,拾得常往来。
论心话明月,太虚廓无碍。
法界即无边,一法普遍该。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天台山的修行生活,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忘我境界的心境。"余自来天台,凡经几万回"两句,通过反复的修行强调了时间的长久和精神追求的坚持。"一身如云水,悠悠任去来"则形象地表达了诗人超脱尘世、随遇而安的心态。
"逍遥绝无闹,忘机隆佛道"写出了诗人在天台山中远离尘嚣、专注于佛法修行的情景。接下来的"世途岐路心,众生多烦恼"则是对尘世间众生迷惑和苦恼的同情。
"兀兀沈浪海,漂漂轮三界"用海浪比喻世事无常,轮回不息,表达了对生命流转的深刻体悟。"可惜一灵物,无始被境埋"则是诗人对于众生长久被外界所束缚而不能自拔的哀叹。
"电光瞥然起,生死纷尘埃"描绘了生命如同电光般短暂,而生与死之间充满着世间的迷雾和无常。"寒山特相访,拾得常往来"则是诗人在修行中对朋友的思念,以及精神上的交流。
最后两句"论心话明月,太虚廓无碍"表达了通过内心的清净与明月相映衬,达到一种无边界的自由自在。"法界即无边,一法普遍该"则是对佛法本质的认识,即它超越一切限制,是普遍且包容万物的。
这首诗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通过对修行生活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于精神自由、生命无常以及众生苦恼的深刻思考。
不详
本来无一物,亦无尘可拂。
若能了达此,不用坐兀兀。
城东城西旧居处,城里飞花乱如絮。
海燕衔泥欲下来,屋里无人却飞去。
人世徒纷扰,其生似梦华。
谁言今昔里,俯首视云霞。
几劫澄烦思,今身仅小成。
誓将云外隐,不向世间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