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邵兴宗之丹阳

赤日裂石土,万家如烘炉。

君行何事役,似为贫所驱。

埃尘稍去眼,云景日萧疏。

扁舟乘长风,倏忽遍三吴。

六年羁旅倦,一旦谁扫除。

慎勿忘回首,浩荡江山娱。

形式: 古风

翻译

烈日炙烤大地,万屋如同在火炉中蒸烤。
你出行是为了何事劳役,仿佛被贫困驱使。
灰尘渐渐远离视线,天空和景色日渐稀疏。
驾着小舟乘着大风,瞬间游遍整个三吴之地。
六年漂泊劳累,何时能有人结束这困顿。
切记不要忘记回头,那广阔的江山美景令人欢愉。

注释

裂:形容太阳炽热,使土地裂开。
烘炉:比喻酷热的环境。
役:劳役,指忙碌的工作或事务。
驱:驱使,迫使。
埃尘:微尘,这里指视线中的障碍物。
云景:云彩和景色。
扁舟:小船。
三吴:古代地区名,包括江苏南部和浙江北部。
羁旅:长期在外旅行或漂泊。
扫除:消除,结束。
浩荡:广阔无垠,形容江山壮丽。
江山娱:江山美景带来的乐趣。

鉴赏

这是一首表达对友人离别的愁绪和对自然美景的赞叹的诗歌。开头两句“赤日裂石土,万家如烘炉”描绘了炎热夏日的景象,太阳似火焰般炙烤大地,连石头都被晒得热气腾腾,每个家庭都像置身于熔炉之中。接下来的“君行何事役,似为贫所驱”则透露出诗人对朋友旅途中的艰辛命运表示同情,似乎是因为贫穷而不得不踏上旅程。

中间两句“埃尘稍去眼,云景日萧疏”写出了随着尘埃渐渐消散,视线变得清晰,而天空的云彩也越来越稀薄。紧接着,“扁舟乘长风,倏忽遍三吴”则是描绘朋友乘坐平底小船,在长风的吹送下迅速穿行于江南水域。

末尾四句“六年羁旅倦,一旦谁扫除。慎勿忘回首,浩荡江山娱”表达了诗人对朋友长期羁留他乡的疲惫感受,以及希望对方在归途中不要忘记回头看看那壮丽的江山景色,这些都是值得珍惜和怀念的。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人情冷暖的体察,传达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对友人的不舍。

收录诗词(1268)

刘攽(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刘敞之弟。一作贡父、赣父。一说江西樟树人。庆历进士,历任曹州、兖州、亳州、蔡州知州,官至中书舍人。一生潜心史学,治学严谨。助司马光纂修《资治通鉴》,充任副主编,负责汉史部分,著有《东汉刊误》等

  • 字:贡夫
  • 号:公非
  • 籍贯: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
  • 生卒年:1023~1089

相关古诗词

送刘仲通知泾州

四载一相逢,相逢遽为别。

侪辈日萧条,与君俱白发。

卮酒不暇执,旧游那复说。

忽忽无他言,暑行戒饥渴。

形式: 古风

送守哲归庐山

哲公金陵来,神韵自孤秀。

京华三十春,高节愈幽茂。

烜赫公卿门,道俗日奔走。

自非趣尚合,一息不相就。

慷慨贤豪士,波溢千金富。

蔬饭苟有馀,秋毫未尝受。

嚣呶不可变,坚白如琼琇。

居然尚愁寂,终厌尘土臭。

忽思香炉云,荟蔚冠孤岫。

振衣寻昔游,烟霞宛如旧。

络木藤蔓长,攫石松根瘦。

瀑泉响夜壑,乳管添春窦。

茅茨荫方丈,宴坐度清昼。

几席雨奇花,阶除驯猛兽。

方知物外乐,回视人寰陋。

慎勿露声光,愚迷将辐凑。

形式: 古风 押[宥]韵

送祁峤颍阳主簿

苍山临县郭,云木冷萧骚。

人有渔樵乐,官无簿领劳。

垂天起肤寸,合抱本纤毫。

志意诚脩立,归飞羽翼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豪]韵

送冷金笺与兴宗

蜀山瘦碧玉,蜀土膏黄金。

寒溪漱其间,演漾清且深。

工人剪稚麻,捣之白石砧。

就溪沤为纸,莹若裁璆琳。

风日常清和,小无尘滓侵。

时逐贾舟来,万里巴江浔。

王城压汴流,英俊萃如林。

雄文溢箱箧,争买倾奇琛。

夫君乃冠冕,辞气高千寻。

十载为举首,于今犹陆沉。

嗟我蓄此纸,才藻不足任。

愿以写君诗,益为人所钦。

缟带岂多物,足明同好心。

黄钟声如雷,岂病无知音。

请以此为质,佗年神所临。

华轩策驷马,慎勿忘遗簪。

形式: 古风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