狱中杂纪二十六首(其九)

已是伤心客,那堪太息声。

隔墙来断续,入耳怨分明。

世俗趋倾险,神州尚甲兵。

何时瞻化日,青草狱门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陈恭尹在狱中所作,题为《狱中杂纪二十六首(其九)》。诗中表达了诗人身处困境时的复杂心情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首句“已是伤心客”,直接点明了诗人的身份——一个饱受痛苦与悲伤的人。接着,“那堪太息声”一句,通过“太息”这一动作,形象地描绘出诗人内心的沉重与无奈,进一步深化了其悲苦的情感。

“隔墙来断续,入耳怨分明”两句,运用了听觉意象,将外界的声音与内心的感受巧妙结合。声音的断续与怨恨的分明,不仅反映了外界环境的动荡与不公,也映射出诗人内心的挣扎与不满。这里的“怨”字,既是对个人遭遇的哀叹,也是对社会不公的愤慨。

“世俗趋倾险,神州尚甲兵”两句,揭示了当时社会的普遍现象——人们为了利益而相互倾轧,国家则处于战乱之中。这两句以强烈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忧虑与批判,同时也流露出对和平与公正的渴望。

最后,“何时瞻化日,青草狱门生”表达了诗人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愿望。他期待着有一天,社会能够迎来和平与光明,监狱的大门也能因不再需要而逐渐消失。这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期盼,更是对整个社会变革的呼唤。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面对困境时的坚韧与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收录诗词(1900)

陈恭尹(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号半峰,晚号独漉子,又号罗浮布衣,汉族。著名抗清志士陈邦彦之子。清初诗人,与屈大均、梁佩兰同称岭南三大家。又工书法,时称清初广东第一隶书高手。有《独漉堂全集》,诗文各15卷,词1卷

  • 字:元孝
  • 籍贯:广东顺德县(今佛山顺德区)龙山乡
  • 生卒年:1631 ~1700

相关古诗词

狱中杂纪二十六首(其十)

栩栩梦中蝶,飞飞霜后萤。

半床书共寝,永夜月同醒。

觅纸题新句,笼灯课旧经。

已忘身是系,只作户长扃。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青]韵

狱中杂纪二十六首(其十一)

初度寻常度,今兹倍怆神。

伤哉居秽地,不敢礼先人。

乱日生何乐,馀年死与邻。

只愁来世事,难定报恩身。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狱中杂纪二十六首(其十二)

一旬双讳日,近接我生初。

泪滴重泉下,身从九死馀。

为禽填苦海,作蠹饱尘书。

已比先人老,千秋愧不如。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狱中杂纪二十六首(其十三)

九月寒如此,今年闰较催。

萧条天外雨,飞洒粤王台。

风定闻新雁,人来说早梅。

江山寥落处,登望几时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