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支硎山人

幽人恋坟墓,搆此山泽居。

层峦代屏障,积石当阶除。

飞泉漱琼瑶,灵籁鸣笙竽。

清音度回风,颓响栖芳株。

入耳尽成曲,喈喈良不殊。

临轩睇冥鸿,坐石见游鱼。

飞潜各有适,悠然忘所如。

缅怀放鹤人,不得同交娱。

商歌满天地,如与金石俱。

富贵非吾欲,逍遥真有馀。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支硎山人的隐居生活,充满了自然之美的赞颂和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首句“幽人恋坟墓,构此山泽居”,诗人以“幽人”自比,表达了对远离尘嚣、亲近自然的向往,选择在山泽间建造住所。接着,“层峦代屏障,积石当阶除”,描绘了山中层层叠叠的山峦如同天然的屏障,堆积的石头成为通往住所的台阶,营造出一种隐逸而宁静的生活环境。

“飞泉漱琼瑶,灵籁鸣笙竽”两句,通过生动的比喻,展现了山中瀑布飞流直下的壮观景象,以及风吹过树叶时发出的美妙声音,仿佛是大自然演奏的乐章。接下来,“清音度回风,颓响栖芳株”,进一步描绘了山中清脆悦耳的声音随风飘荡,最终停留在芬芳的树梢上,营造出一种和谐而宁静的氛围。

“入耳尽成曲,喈喈良不殊”则表达了诗人沉浸在自然之声中的感受,仿佛每一声都成了美妙的音乐,让人心旷神怡。随后,“临轩睇冥鸿,坐石见游鱼”,诗人站在窗前远眺,看到天空中飞翔的鸿雁,坐在岩石上观察游动的鱼儿,展现了他对自然界的细致观察和欣赏。

“飞潜各有适,悠然忘所如”两句,诗人通过描述飞禽走兽各自适应自然的方式,表达了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内心的平静与满足。“缅怀放鹤人,不得同交娱”,诗人怀念那些能够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人,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

最后,“商歌满天地,如与金石俱”,诗人以商声的歌声充满天地,仿佛与金石共鸣,象征着他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内心的自由。而“富贵非吾欲,逍遥真有馀”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物质财富的淡泊,以及对精神自由的追求,体现了他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和与自由的生活态度。

收录诗词(585)

史鉴(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别署西村逸史。生于明宣宗宣德九年,卒于明孝宗弘治九年,年六十三岁。书无不读,尤熟于史。一生淡于名利和官宦,友人引荐他入朝,他多次婉言推辞,一直隐居不仕,隐留心经世之务。每有客人到访,则陈列三代秦汉器物及唐宋以来古籍、书画名品,互相鉴赏和题签。其收藏处所名有“日鉴堂”。正德间,吴中高士首推沈周,次之,所作《晴雨霁三游西湖》,为游记文学经典,有《西村集》八卷,见《四库总目》

  • 字:明古
  • 号:西村
  • 籍贯: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今属江苏)
  • 生卒年:1434—1496

相关古诗词

送周元基之京

孟冬寒气肃,鸿雁飞南翔。

嗟我同心人,翩翩翻北行。

朔风捲征旆,辕马忽悲鸣。

仆夫在门前,亲宾张道旁。

心知生别离,取醉暂相忘。

君昔负奇志,少年怀四方。

迫促未得施,所业但文章。

兹行骋良图,骐骥超康庄。

行道在济时,岂惟名誉扬。

野人幸东壁,冀愿承馀光。

形式: 古风

谢吴铁峰法酒糟鱼

秋水满陂泽,高榆荫村墟。

闭户动经旬,未能忘索居。

足音何跫然,忽枉故人书。

款曲念暌违,况有庭实俱。

法酝出上尊,海鱼离糟邱。

香味良薆然,夐与常调殊。

怀惠欲报之,顾无琼与琚。

惟于引觞际,颇觉愁思祛。

分甘饷吾儿,俾知君意劬。

努力苟能佩,免为人所尤。

形式: 古风

经玉遮山

夜宿光福里,晨行玉遮山。

玉遮何深秀,冈岫相回环。

古来贤达人,累累冢其间。

碑文半磨灭,松柏多摧攀。

子孙不复来,存亡非所关。

感此成独立,临风涕潺湲。

形式: 古风 押[删]韵

登凤冈

眷兹邓尉山,尽日穷吟行。

晚登凤冈顶,四顾何苍苍。

群山如列城,峰岭互低昂。

杳杳西日下,澄湖浮练光。

野鸟相和鸣,凉风吹我裳。

梵宇杂民居,楼阁郁相望。

闻有赏心人,畴昔此徜徉。

况当梅花时,玉雪被连冈。

题诗动幽兴,写画在游踪。

去后订重来,中为事所更。

乃知百年内,为乐安能常。

兴怀发孤咏,浮云共悠扬。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