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感怀呈勿斋提举

浮世事非真,吟多白发新。

身居京寺久,梦到石桥频。

日落烟生树,花残草自春。

坐看今夜月,应与旧房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世间的事并非真实,吟诗多了白发添新。
长久居住在京都寺庙,梦中常见石桥相连。
夕阳西下树木笼烟,花落草木自显春意。
静坐赏今夜明月,想必它与旧居相邻。

注释

浮世:世俗的世间。
事非真:事情并非真实的。
吟:吟诵诗歌。
白发新:新生的白发。
身居:居住在。
京寺:京都的寺庙。
石桥:石制的桥。
频:频繁。
日落:太阳落山。
烟生树:升起袅袅炊烟的树木。
花残:花朵凋零。
草自春:草木自然生长出春天的气息。
坐看:静坐观赏。
今夜月:今晚的月亮。
旧房邻:旧时的居所。

鉴赏

这首宋诗《暮春感怀呈勿斋提举》是宋代僧人释斯植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浮世沧桑的感慨以及对故乡旧居的深深怀念。首句“浮世事非真”揭示了诗人对世间繁华背后的虚幻和无常的认识,暗示人生短暂,世事如梦。次句“吟多白发新”则通过自身的经历,描绘出岁月流逝,诗人因吟咏而增添的白发,流露出时光荏苒的无奈。

“身居京寺久”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在京城寺庙中的生活状态,远离尘世,但内心仍对故乡的石桥有所牵念,这句诗体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梦到石桥频”直接抒发了他对往昔生活的回忆和向往。

“日落烟生树,花残草自春”描绘了一幅暮春景色,日落时分,树木笼罩在烟雾中,即使花朵凋零,草木依然展现出春天的生命力,寓言着生命的更迭和自然的永恒。

最后两句“坐看今夜月,应与旧房邻”,诗人想象今夜的明月,仿佛就在旧居附近,通过月亮这一意象寄托了他对故土的深深眷恋,以及对过去生活的深情回望。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朴素,以景寓情,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和对故乡的深深怀念。

收录诗词(146)

释斯植(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韬光庵

石涧长松行十里,杖藜从此得迟留。

青霄望去山河远,白水看来日月流。

老树叶残霜鬼哭,断崖云冷洞猿愁。

韬光名在身何在,今古茫茫几白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题天竺岩栖山房

一室寄云隈,凭栏日几回。

无风山自雨,有主燕还来。

野径通樵远,岩花向晚开。

旧时题数壁,今已半苍苔。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题彭泽后人吟楼

结屋在云端,悠然趣自安。

江山随望远,星月近人寒。

剑气当空正,诗情对酒宽。

往来庭畔叟,只作晋时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与子入山来

与子入山来,永夜不得睡。

但闻松子声,敲落梧桐树。

月到窗愈明,秋风泻流水。

古奏三两弦,知音不知处。

唯有白面猿,闲中自来去。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