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中宪大夫崇庆州牧常公殉节诗

血溅金戈怒未平,毅然殉节一书生。

仓皇独表衔须烈,慷慨犹闻击笏声。

辽海魂归元鹤唳,蜀江祠在夜涛鸣。

即今恤难光宬纪,报国还留不朽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忠勇的书生,常公,在面对不公与压迫时,毅然决然地选择殉节,展现了他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对国家的忠诚。诗中的“血溅金戈怒未平”形象地刻画了常公在面对不公时的愤怒与抗争,“毅然殉节一书生”则赞扬了他为正义而牺牲的精神。通过“仓皇独表衔须烈”和“慷慨犹闻击笏声”,诗人进一步强调了常公在临终前的英勇与坚定。

“辽海魂归元鹤唳”和“蜀江祠在夜涛鸣”两句,运用了象征手法,表达了常公的灵魂虽已离去,但其精神却如同鹤唳般回响在辽阔的海面上,或如同夜潮般在蜀江边回荡,寓意着他的精神永存。最后,“即今恤难光宬纪,报国还留不朽名”则点明了常公的事迹将被后人铭记,他的牺牲和忠诚将永远流传,成为历史的光辉一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常公英勇事迹的描绘,表达了对英雄的崇高敬意和对忠诚、勇敢精神的赞美,同时也寄托了对国家和平与正义的深切期盼。

收录诗词(1)

张树槐(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读常理斋先生爱吟草谨题

天上辉腾奎壁宿,人间肇起冠冕族。

况为长白之钟英,得天者厚得地独。

少年才气自纵横,淹贯诸子通六经。

高掇科第拾芥子,报国文章早知名。

出宰西充小试技,百里终非大贤寄。

诗思政迹卓锦江,善文能武称良吏。

金酋叛乱侵予疆,王师震怒川兵强。

我公奉调给军饷,仁威久著昔岭冈。

曰嘉乃绩晋乃秩,良牧之名达王室。

指日奏功期凯旋,降卒反覆转掠疾。

纷纷左右鸟兽奔,我公奋臂当敌军。

风雷叱咤山谷震,云雾惨淡天地昏。

一身有死答圣主,骨暴疆场血染土。

凛凛正气壮两川,赫赫明禋光千古。

皇家雨露自此深,天将遐福贻后人。

慷慨英风至今在,照耀史册忠义新。

形式: 古风

瑶峰王少京兆以常理斋州牧爱吟草殉节录属题词因赋七古一首

关东我朝兴王地,此中自多非凡人。

今读理斋爱吟草,风雅忠义两彬彬。

忆我昔充西川使,将军将兵正如云。

理斋随营司粮饷,敛放无差职克勤。

维时官是西充令,保迁崇庆牧州民。

任事勇往不辞劳,正是当日疏中言。

岁月忽忽己逝矣,兹复见之于简端。

理斋死时子尚少,事文那得至今传。

昔藉同年为作状,今有同乡为布宣。

爱吟草与殉节录,刊刻分送数万千。

同乡门第更高峻,佐理京兆斯文官。

督学后进日蒸蒸,尤眷旧好不忍湮。

洵哉关东非凡地,即此可知人多贤。

形式: 古风

题常君殉节录

报国仗忠义,不在誇身强。

武臣职刀矢,文臣职糇粮。

粮存身与存,粮亡身与亡。

苟或粮去而身存,是藉寇兵赍盗粱。

偷生旦夕大节败,国有典刑难逃藏。

于戏常君信堂堂,凛然大节淩秋霜。

曩作崇庆牧,逆竖方跳梁。

君职在运饷,料理橐与囊。

陡然贼至掠我疆,昔岭冲突围豺狼。

岂有我粮为贼有,以死拒之庸何伤。

须臾骂贼砍数贼,于戏忠义为贼戕。

常君死未几,底定论旂常。

恤衔观察荫子嗣,居官死贼姓氏扬。

我闻建祠浣花侧,忠魂曾否归故乡。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赠中宪大夫四川崇庆州牧常公挽诗(其一)

荒烟蛮雨阵云低,昔岭悲风咽鼓鼙。

硕画几番传檄箭,雄怀真欲扫鲸鲵。

从容授命心如铁,勇往挥戈气截霓。

肠断英魂川月影,年年垂照浣花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