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古二首(其二)

黄鸟鸣春阳,流芳满西园。

攀条日已暮,怅惋不能言。

禦寒必童裘,涉道须双辕。

离居非君子,何以解忧烦。

烦忧日已积,佳期日已失。

思君如蓬莱,可望不可即。

区区倘见察,憔悴甘自毕。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面对春日美景,内心却充满愁绪的复杂情感。开篇以“黄鸟鸣春阳,流芳满西园”两句,生动地勾勒出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黄莺在阳光下欢快地歌唱,花香弥漫整个西园,营造出一种温馨而略带哀愁的氛围。

接着,“攀条日已暮,怅惋不能言”,诗人独自漫步于园中,直至黄昏,心中充满了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感慨和无奈,无法用言语表达内心的惆怅。这种情感的细腻描绘,让人仿佛能感受到诗人的孤独与哀伤。

“禦寒必童裘,涉道须双辕”,这两句转而描述了生活中的实际需求,穿着暖和的衣服抵御寒冷,驾车出行需要双辕的车,看似与前文的情感描写形成对比,实则反映了诗人在现实与理想之间的挣扎与矛盾。

“离居非君子,何以解忧烦”,诗人借古喻今,表达了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认为只有与朋友相聚才能排解心中的烦恼。这不仅是对友情的渴望,也是对心灵慰藉的追求。

“烦忧日已积,佳期日已失”,随着时间的推移,诗人的忧愁日益累积,期待的相聚之日却遥不可及,这种时间的流逝与希望的破灭,加深了诗人的痛苦。

“思君如蓬莱,可望不可即”,将思念之情比作难以触及的蓬莱仙境,形象地表达了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以及这份情感的遥远与难以实现。

最后,“区区倘见察,憔悴甘自毕”,诗人表达了自己愿意忍受困苦,只要能得到对方的理解与同情。这种深情的表白,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与执着。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诗人面对春日美景时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自然美的欣赏,也有对友情的渴望和对现实的无奈,深刻地揭示了人性中的孤独、忧郁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收录诗词(921)

高启(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元末明初著名诗人,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明初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平江路(明改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曾为之作《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 字:季迪
  • 号:槎轩
  • 籍贯:江苏苏州
  • 生卒年:1336-1373

相关古诗词

寓感二首(其一)

志士徇功业,贪夫诧轻肥。

亦有逃群子,矫矫与时违。

彼此更共笑,不知谁是非。

达人体自然,出处两忘机。

浮云游天表,舒卷有馀辉。

形式: 古风 押[微]韵

寓感二首(其二)

裋褐乘荜辂,狐裘驾文车。

西门与北宫,穷达一何殊。

彼达矜已智,此穷愧身愚。

东郭发至言,两惑各以祛。

厚薄有定命,巧拙果谁欤。

归卧掩蓬室,道存何所吁。

形式: 古风

始发南门晚行道中

岁暮寒亦行,征人有常期。

辞我家乡乐,适彼道路危。

酒阑别宾亲,驱车出郊岐。

我马力未痡,已越山与陂。

回头望高城,落日云树滋。

遭乱既少安,谋生复多饥。

涂逢往来人,孰不为此驰。

远游亦吾志,去矣何劳悲。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早过萧山历白鹤柯亭诸邮

客起何太早,村荒绝鸡鸣。

况时江雨晦,不得见启明。

凌兢度高关,山空县无城。

隔林闻人呼,已有先我行。

侧身避径滑,聚足防厓倾。

衣寒复多风,聒聒远水声。

千峰雾中过,不识状与名。

岚开见前邮,始觉历数程。

越禽啼枫篁,冷日傍午晴。

烟生沙墟寂,叶落涧寺清。

登临亦可悦,但恨时未平。

形式: 古风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