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发南门晚行道中

岁暮寒亦行,征人有常期。

辞我家乡乐,适彼道路危。

酒阑别宾亲,驱车出郊岐。

我马力未痡,已越山与陂。

回头望高城,落日云树滋。

遭乱既少安,谋生复多饥。

涂逢往来人,孰不为此驰。

远游亦吾志,去矣何劳悲。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离开家乡,踏上漫长旅途的情景。首句“岁暮寒亦行”,点明了时间背景,冬季的寒冷并未阻止诗人的出行。接着,“征人有常期”表明他有固定的行程安排,暗示着这是一次有目的的旅行。

“辞我家乡乐,适彼道路危”两句,通过对比家乡的欢乐与旅途的危险,展现了诗人对离家远行的复杂心情。他告别熟悉的环境和亲人,踏上未知且充满挑战的道路。

“酒阑别宾亲,驱车出郊岐”描述了诗人与亲友道别的场景,酒宴结束,宾朋散去,他独自驾车驶向郊外的小路。这里既有离别的伤感,也有对未来的期待。

“我马力未痡,已越山与陂”表现了旅途的艰辛,尽管马匹还未疲惫,但诗人已经穿越了山岭和平原。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令人敬佩。

“回头望高城,落日云树滋”描绘了诗人回望故乡时的景象,夕阳西下,云雾缭绕的树木显得格外凄美。这一幕既表达了对家乡的眷恋,也暗示了旅途的孤独。

“遭乱既少安,谋生复多饥”揭示了诗人所处的社会背景,战乱之后虽有短暂的安宁,但为了生活仍需面对饥饿的困扰。这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现实。

“涂逢往来人,孰不为此驰”说明诗人并非孤身一人,路上遇到的行人也都为了生活而奔波。这增加了诗的普遍性和共鸣性。

最后,“远游亦吾志,去矣何劳悲”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的向往和对未来的乐观态度。尽管旅途充满困难,但他决心继续前行,不因眼前的困境而悲伤。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离家远行的内心世界和旅途中的种种感受,展现了其坚韧不拔的精神面貌以及对未来的憧憬。

收录诗词(921)

高启(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元末明初著名诗人,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明初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平江路(明改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曾为之作《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 字:季迪
  • 号:槎轩
  • 籍贯:江苏苏州
  • 生卒年:1336-1373

相关古诗词

早过萧山历白鹤柯亭诸邮

客起何太早,村荒绝鸡鸣。

况时江雨晦,不得见启明。

凌兢度高关,山空县无城。

隔林闻人呼,已有先我行。

侧身避径滑,聚足防厓倾。

衣寒复多风,聒聒远水声。

千峰雾中过,不识状与名。

岚开见前邮,始觉历数程。

越禽啼枫篁,冷日傍午晴。

烟生沙墟寂,叶落涧寺清。

登临亦可悦,但恨时未平。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夜抵江上候船至晓始行

夜辞西陵馆,霜谷叫猿歇。

津卒未具舟,天险不可越。

渔商杂候渡,寒立沙上月。

苍烟隐遥汀,益觉涨潮阔。

开桡散惊凫,海色曙初发。

昽昽前山来,稍稍后岭没。

中流闻鼓角,隔岸见城阙。

客路得奇观,临风闷俱豁。

形式: 古风

登海昌城楼望海

百川浩皆东,元气流不息。

混茫自太古,于此见容德。

积阴涨玄涛,万里失空色。

鸿鹄去不穷,鱼龙变莫测。

朝登兹楼望,动荡豁胸臆。

始知沧溟大,外络九州域。

日出水底宫,烟生岛中国。

宽疑浸天烂,怒欲吹地昃。

常时烈风兴,海若不受职。

长堤此宵溃,频劳负薪塞。

况今艰危际,民苦在垫溺。

有地不可居,澒洞风尘黑。

安得击水游,图南附鹏翼。

形式: 古风

秋怀六首(其一)

明月出远林,流辉鉴床帏。

促促草下虫,催我索故衣。

起叹秋夜长,欲取鸣琴挥。

掩抑不成弄,中心复乖违。

有怀难自宣,勿谓知音稀。

形式: 古风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