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其一)盆中梅

年年腊后见冰姑。玉肌肤。点琼酥。

不老花容,经岁转敷腴。

向背稀稠如画里,明月下、影疏疏。

江南有客问征途。寄音书。定来无。

且傍盆池,巧石倚浮图。

静对北山林处士,妆点就、小西湖。

形式: 词牌: 江城子

翻译

每年腊月之后都能见到冰姑。她的皮肤像玉一样洁白,点上琼脂般细腻。
她不老的容貌,经过一年比一年丰润。
她的身影或浓或淡,如同画中人,在明亮月光下,影子稀疏而美丽。
江南有位客人询问归来的路,我寄去书信,不知他能否收到。
暂且靠近盆池,身旁有精巧的石头倚靠着佛塔。
静静地面对着北山的隐士,仿佛在装扮点缀着小小西湖。

注释

腊后:农历十二月之后,指冬季最寒冷的时候。
冰姑:比喻寒冬中的冰雪,可能象征纯洁或清冷。
敷腴:丰满,形容肌肤丰润。
征途:旅途,这里指远方的行程。
浮图:佛教用语,即佛塔。
处士:古代未做官的士人,此处可能指隐士。
妆点:装饰点缀。
小西湖:可能是作者心中的理想之地,或者实际的某个小湖。

鉴赏

这首词作是宋代诗人吕胜已的《江城子·盆中梅》。从鉴赏角度来看,这首词通过描绘盆栽梅花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梅花之美的赞美和个人情感的寄托。

"年年腊后见冰姑。玉肌肤。点琼酥。" 这几句以精细的笔触描绘出梅花在岁末的洁白无暇,冰清玉洁,表达了诗人对梅花之美的深刻感受。

"不老花容,经岁转敷腴。向背稀稠如画里,明月下、影疏疏。" 这部分则描写了梅花的长青和独特之美,即使在岁月流转中依旧保持着其美丽,而不是随时间而衰老。诗人通过与画中的景象相比较,以及月光下的影子,强调了梅花超凡脱俗的一面。

"江南有客问征途。寄音书。定来无。" 这几句转换了语境,出现了一个旅人在询问归途之事,诗人通过“寄音书”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而“定来无”则透露了一种对未来不确定的态度。

"且傍盆池,巧石倚浮图。静对北山林处士,妆点就、小西湖。" 诗末部分描绘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场景,巧石旁的水池中有梅花,北山之下是一位隐居的士人,而小西湖则是另一个静谧的所在。在这样的环境里,诗人的心灵得到了净化和安宁。

整首词通过对梅花和自然景物的描绘,以及个人情感的流露,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情怀与审美观。

收录诗词(87)

吕胜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江城子(其二)

一钩新月下庭西。绣帘低。漏声迟。

小宴幽欢,依约似当时。

娇盼注人都不语,眉黛蹙,鬓云敧。

街槐阴下玉骢嘶。苦相催。醉中归。

可惜明朝,秋色满东篱。

只恐又成轻别也,情脉脉,恨凄凄。

形式: 词牌: 江城子

西江月.为内子寿

日日齐眉举案,年年劝酒持觥。今年著意寿卿卿。

幼稚绵绵可庆。官冷未尝贫贱,家肥胜似功名。

所为方便合人情。管取前途更永。

形式: 词牌: 西江月

杏花天

当年悔我抛生计。趁升斗、蛮乡远地。

谁知事向无心起。回首邯郸梦里。

风雪满□□□□。最好处、吴头楚尾。

青山本是强人意。更时见、梅花助美。

形式: 词牌: 杏花天

沁园春

月晃虚窗,风掀斗帐,晓来梦回。

见满川惊鹭,长空瑞鹤,联翩来下,翔舞徘徊。

旋放金磐承积块,更轻撼琼壶撩冻澌。

毡帏小,近宝炉兽炭,沈水兰煤。寒威。酒力相欺。

荐绿蚁霜螯左右持。

问岁岁祯祥,如何中断,年年梅月,因甚愆期。

上绀碧楼,城高百尺,看白玉虬龙奔四围。

纷争罢,正残鳞败甲,天上交飞。

形式: 词牌: 沁园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