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白石翁画虞山古桧

虞山老桧三株青,斗坛半掩招摇星。

道人丹成化鹤去,三桧夭矫飞龙形。

是谁手植经千载,曾见昭明读书在。

几回天上葬神仙,不独人间变桑海。

古人今人绕树行,古今人去树长生。

乃知劲气合元化,不与凡木争枯荣。

长洲老石好异者,百里携杯游树下。

浩嗟天下有树此树无,我去此树何人图?

三日经营双眼力,满空苍翠移真迹。

鹤骨虬筋左纽文,雷裂霜皴古秋色。

日暮袖归归不得,满山风雨山灵惜。

居然赠与卧云人,长啸寒风生石壁。于乎!

石君诗画天下知,此笔尤为天下奇。

劝君风雷当掩户,恐化蛟龙擘空去。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张渊的《题白石翁画虞山古桧》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古桧树画面。诗中首先以“虞山老桧三株青”起笔,展现出古老而挺拔的三棵桧树,它们历经岁月沧桑,依然青翠。接着,“斗坛半掩招摇星”暗示了这些古树所在位置的神秘和崇高,仿佛连星辰都为之摇曳。

诗人通过“道人丹成化鹤去”这一神话元素,增添了浓厚的仙气,暗示古桧见证了道人的修炼成仙。随后,“三桧夭矫飞龙形”形象地描绘了古树的形态,如龙腾飞跃,显现出其非凡的生命力。

“是谁手植经千载”引出历史的痕迹,让人想象到古往今来有多少人围绕着这些树驻足,昭明太子在此读书的故事也增添了一份文化韵味。诗人感慨“古今人去树长生”,强调了古桧的永恒与不朽。

“长洲老石好异者”引入另一位赏识者,他带着敬意长途跋涉来到树下,感叹世间少有如此瑰宝。诗人细致描绘了石翁的画作,赞美其艺术造诣,认为这是一幅“天下奇”的作品。

最后,诗人提醒石翁要珍视这幅画,因为古桧本身就像一幅活生生的画,蕴含着天地之气,可能会引来风雷之力,甚至化为蛟龙飞走。整首诗以对古桧和画作的深深敬仰,展现了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感情。

收录诗词(15)

张渊(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改梦坡。出身农家。十四岁为塾师,出所为诗歌以示人,吴兴诗人丘大祐、唐惟勤相顾叹服。为文数千言立就,文章议论,或有慨于心,辄抗声恸哭。卒年五十八

  • 字:子静
  • 号:梦鹤
  • 籍贯:浙江归安

相关古诗词

次韵沈陶庵题有竹庄

爱汝石田茅屋好,依然风物似斜川。

白蘋洲渚沧江外,红树园林夕照边。

艇子打鱼偏趁月,山童洗药每临泉。

老夫欲问东家住,分取瓜畴数亩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题林和靖秋深二帖与石田同用坡韵

乾坤悠悠书两幅,墨光深照西湖渌。

人间番覆似浮云,此纸完全如璧玉。

少陵瘦硬真入评,右军姿媚宜云俗。

想当援笔对梅花,谁用官奴寒把烛。

自然心画得天妙,一字百金酬不足。

乃知形貌列仙癯,石带烟霞山少肉。

岩岩气节高百世,奚假文章身后录。

东坡去后古祠荒,月下不闻迎送曲。

遗迹君家岂偶然,天遣清风激修竹。

凭君开卷望孤山,三灌蔷薇咀秋菊。

形式: 古风

题林君复二帖用坡韵

我昔孤山访遗躅,春暖西湖泛晴渌。

山头草树不荒凉,知是先生此埋玉。

念初茅庐结构完,长吏频顾惊流俗。

就中薛李最忘形,湖上夜归曾秉烛。

先生自乐味道腴,此怀何尝忘不足。

惟当吟咏苦嚘咿,役扰心兵削肌肉。

诗成又复恐惊世,辄毁不使相誊录。

谁知造化难尽藏,千古骚坛传妙曲。

亦有遗墨落人间,留在剡藤并楚竹。

见其瘦硬想其人,似对灵均餐落菊。

形式: 古风

题石田小景

齐女门北古塘斜,岸苇无穷杂蓼花。

此地往来应惯熟,借书常到邺侯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