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寄同志

茅斋深僻绝轮蹄,门径缘莎细接溪。

垂钓石台依竹垒,待宾茶灶就岩泥。

风生谷口猿相叫,月照松头鹤并栖。

不是无端过时日,拟从窗下蹑云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翻译

我的茅屋隐藏在偏僻之处,远离车马喧嚣,门口的小路沿着莎草延伸直到小溪边。
垂钓的石台靠着竹林搭建,待客的茶灶就地取材于山岩和泥土。
山谷口吹来清风,猿猴相互鸣叫,明亮的月光照亮松树梢,仙鹤成对栖息。
我并非虚度光阴,而是计划从这窗下攀上如云梯般的山路。

注释

茅斋:简陋的书斋。
轮蹄:车马。
缘莎:沿着莎草。
溪:小溪。
垂钓石台:用来垂钓的石头平台。
依竹垒:靠着竹子搭建。
茶灶:烧水煮茶的小炉灶。
岩泥:山岩上的泥土。
谷口:山谷入口。
猿相叫:猿猴鸣叫。
月照松头:月光照射松树顶端。
鹤并栖:鹤群栖息。
无端:无缘无故。
过时日:虚度时光。
窗下:窗前。
蹑云梯:踏着如云的山路。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宁静而闲适的山中生活场景。"茅斋深僻绝轮蹄",表明居所隐秘,不为尘世所扰;"门径缘莎细接溪",则是说小路曲折,两旁生长着细草,直至溪边。"垂钓石台依竹垒",诗人在石台上垂钓,周围有竹子环绕,形成了一道自然的屏障;"待宾茶灶就岩泥",则是说等待朋友到来时,即便是在野外,也能用简陋的茶具煮沸山间清泉。"风生谷口猿相叫",山谷中传来猿猴的啼叫声,是大自然最真实的声音;"月照松头鹤并栖",夜晚时分,明月高悬,照耀在松树之巅,连鹤都栖息于此,共享这份宁静。

最后两句"不是无端过时日,拟从窗下蹑云梯",表达了诗人对流年光阴的感慨,以及想要逃离世俗纷扰,从窗下攀援云梯,追寻心中的自由和理想。整首诗通过对山中生活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一种超脱尘嚣、向往自然的精神状态。

收录诗词(330)

杜荀鹤(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汉族。大顺进士,以诗名,自成一家,尤长于宫词。大顺二年,第一人擢第,复还旧山。宣州田頵遣至汴通好,朱全忠厚遇之,表授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知制诰。恃势侮易缙绅,众怒,欲杀之而未及。天祐初卒。自序其文为《唐风集》十卷,今编诗三卷。事迹见孙光宪《北梦琐言》、何光远《鉴诫录》、《旧五代史·梁书》本传、《唐诗纪事》及《唐才子传》

  • 字:彦之
  • 号:九华山人
  • 籍贯: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
  • 生卒年:846~904

相关古诗词

中山临上人院观牡丹寄诸从事

闲来吟绕牡丹丛,花艳人生事略同。

半雨半风三月内,多愁多病百年中。

开当韶景何妨好,落向僧家即是空。

一境别无唯此有,忍教醒坐对支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书事投所知

古陌寒风来去吹,马蹄尘旋上麻衣。

虽然干禄无休意,争奈趋时不见机。

诗思趁云从岳涌,乡心随雁绕湖飞。

肯将骨肉轻离别,未遇人知未得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书斋即事

时清祗合力为儒,不可家贫与善疏。

卖却屋边三亩地,添成窗下一床书。

沿溪摘果霜晴后,出竹吟诗月上初。

乡里老农多见笑,不知稽古胜耕锄。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友人赠舍弟依韵戏和

吾家此弟有何知,多愧君开道业基。

不觉裹头成大汉,昨来竹马作童儿。

还缘世遇兵戈闹,祗恐身修礼乐迟。

及见和诗诗自好,砣公不到更何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