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庆春时·日长》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词人董以宁所作,描绘了一幅细腻而富有情感的画面。
“半窗阁绣,幺弦罢曲,漫火馀香。”开篇即以“半窗”、“阁绣”、“幺弦罢曲”、“漫火馀香”等意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慵懒的氛围。绣阁内的女子,或许刚刚弹奏完一曲,此刻正沉浸在余香中,享受着独处的时光。这里的“半窗”与“阁绣”相映成趣,既展现了空间的雅致,也暗示了人物的身份与生活情趣。
“玉人此际,妆成无事,才觉日初长。”接着,诗人将笔触转向了这位“玉人”。她精心打扮,却并无外出的必要,只在享受这难得的闲暇时光。随着日光的逐渐拉长,她开始感到时间的悠长,这份宁静与悠闲,正是她内心深处所渴望的。
“银骢何处,等閒嘶过红墙。”银白色的骏马,此刻似乎已远离了她的视线,只是偶尔传来几声嘶鸣,穿过红墙,回荡在寂静的空间中。这一句通过马匹的行踪,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空旷与人物内心的孤独感。
“莺簧吹转,柳绵飞起,尽日好思量。”最后,诗人以莺鸟的啼鸣和柳絮的飘扬作为收尾,这些自然界的景象仿佛成为了她思绪的载体,随风飘散,又在心中回旋。整首词在描绘日常生活的片段中,蕴含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内心情感的细腻捕捉,展现出董以宁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