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烛影摇红·偶笔》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董以宁所作,其内容深沉,情感丰富,展现出一种对人生世事的深刻洞察与感慨。
“到得而今,须眉已逐簪笄嫁。”开篇即以“须眉”与“簪笄嫁”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了从男性到女性角色的转变,或许是对传统社会性别角色的反思,亦或是对个人命运流转的感慨。
“应知孝弟力田科,却是东陵蹠。”“孝弟”指孝顺父母、敬爱兄弟,“力田科”则可能暗喻为努力耕作、追求功名的途径。“东陵蹠”则可能是指古代的隐士或逃避世俗的人,这里或许表达了诗人对于传统价值观与个人自由之间的矛盾与思考。
“消受酒晨花夜。”“消受”一词,既有享受之意,也含有无奈和妥协的意味,描绘出诗人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境遇,无论是清晨的酒宴还是夜晚的花事,都只能被动接受,难以自主选择。
“便游侠、不将名借。”“游侠”通常指行侠仗义、不受拘束的人,此处或表达了诗人向往自由、不愿被世俗名利所束缚的心境。
“青蝇休吊,龙泉太阿,汝知我者。”“青蝇”比喻小人或流言蜚语,诗人希望这些负面的影响不要再打扰自己;“龙泉太阿”则是古代名剑的代称,象征着力量与正义,诗人借此表达自己的坚守与信念;“汝知我者”则直接抒发了对理解自己、认同自己内心世界的人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社会、人性的复杂感悟,以及在传统与现代、理想与现实之间挣扎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