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运河辛大观先行以此走寄

同下龟山时,舟行篙参差。

夜投洪泽口,访问失所之。

不应一日力,解至淮阴祠。

长淮自风浪,竟夕起忧疑。

旦日坐闸中,听水忘朝饥。

清泠见杂咏,蓊密闻群咿。

就柳喜高荫,避桥嫌窄卑。

凉风吹水面,襟袖不假披。

新螯与老鲑,登俎辄无遗。

饱食却思睡,睡起复何为。

稍厌理文字,惟思弄孙儿。

尚有数舟酒,独酌非所宜。

好话不得吐,两日舌如茨。

舟行虽云乐,先后不可期。

争如鞍马间,吟啸长追随。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翻译

那时在龟山,船行竹篙交错摇晃。
夜晚停泊洪泽口,寻找失去的地方。
一天的劳力不应只为抵达淮阴祠堂。
长长的淮河风浪不断,整夜让人忧虑。
早晨坐在闸门中,听着水声忘记饥饿。
清澈的水声中听到各种诗咏,茂密的柳声嘈杂。
靠近柳树享受高大的阴凉,避开狭窄的桥梁。
凉风吹过水面,无需再披衣裳。
新鲜的蟹和老鲑鱼,上桌后从不遗漏。
吃饱后只想睡觉,醒来又不知为何。
渐渐厌倦了写字,只想逗弄孙子。
还有几船美酒,独自享用并不合适。
想说的话无法说出,两天来舌头都像被茅草覆盖。
虽然舟行快乐,但未来的行程难以预料。
哪比得上骑马时,一路吟唱伴随。

注释

舟行:乘船旅行。
篙参差:竹篙交错。
洪泽口:地名。
失所:迷失方向。
一日力:一日的劳力。
淮阴祠:淮阴侯韩信的祠堂。
长淮:长淮河。
风浪:风浪起伏。
闸中:闸门内。
朝饥:早晨的饥饿。
杂咏:各种诗歌。
群咿:众多声音。
就柳:靠近柳树。
高荫:大树阴凉。
凉风:冷风。
襟袖:衣襟袖子。
新螯:新鲜的蟹钳。
老鲑:老鲑鱼。
饱食:吃饱。
复何为:又该做什么。
理文字:处理文字工作。
弄孙儿:逗弄孙子。
数舟酒:多艘船上载着酒。
独酌:独自饮酒。
好话:想说的话。
舌如茨:舌头如被茅草覆盖。
先后:未来的行程。
不可期:难以预料。
吟啸:吟诗歌唱。
长追随:一路陪伴。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舟行过程中的一段生活片段,充满了对自然和生活的细腻观察与感悟。诗人先是在龟山时同舟而行,夜晚到达洪泽口,却不知宿处所在。次日力争前行至淮阴祠,不禁为长淮的风浪感到忧虑。清晨坐在船闸中,聆听水声,竟忘记了早餐的饥饿。

诗人观察到周围环境,清澈的水面映现出杂乱的声音,柳树下喜悦于高荫,而桥下的空间却嫌弃其狭窄。凉风吹拂过水面,诗人的衣襟不需要额外的开解。在这里,新鲜的螯虾与老鲑鱼一同被摆放在案板上,无所遗漏。

饱餐之后,便思索起睡眠,而从睡梦中醒来,又不知该做何事。稍有厌倦于文字之事,只愿沉浸在玩弄孙儿的欢乐中。还剩下几壶酒,独自品酌,却并不合适自己的心境。美好的对话无法倾吐,两日之间,舌头仿佛变得粗糙如同草地上的茨菰。

虽然舟行本应是一种愉悦的体验,但先后发生的事情却不可预期。在这段旅途中,诗人如同在鞍马间吟诵长诗,追随着自己的情感和思绪。整首诗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郁和对生活的小确幸,同时也透露了诗人内心深处的不确定性与无奈。

收录诗词(308)

张舜民(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卒年不详,北宋文学家、画家。自号浮休居士,又号矴斋。诗人陈师道之姊夫。为襄乐令。元丰中,环庆帅高遵裕辟掌机密文字。元祐初做过监察御史。为人刚直敢言。徽宗时升任右谏议大夫,任职七天,言事达60章,不久以龙图阁待制知定州。后又改知同州。曾因元祐党争事,牵连治罪,被贬为楚州团练副使,商州安置。后又出任过集贤殿修撰

  • 字:芸叟
  • 籍贯:邠州(今陕西彬县)
  • 生卒年:1065

相关古诗词

君马黄

君马良,乘乘黄。仆臣御,守法度。

乍可三驱失前禽,不可一朝为诡遇。

假使四牡,项领无害。

六辔如组,周旋中规,折旋中矩。

听和鸾之声,遵康庄之路。马不骇舆,君子安处。

如欲登九折之险,走羊肠之阻,蒙犯霜露,跌踢风雨。

虽使造父再生,王良复出,予亦未知其如何尔。

形式: 乐府曲辞

吴山堂

楚客对吴山,归心常自苦。

守土切须防,半夜俱飞去。

形式: 五言绝句

李侯新斋植松竹聊为杂言

尝闻君子居,一日顾必葺。

李侯作新斋,制度皆自给。

轩楹如肺腑,豁达可出入。

取竹渭水湄,移松陇山隰。

岁寒远相依,劲节久孤立。

栽培岂无法,根著至今湿。

清风在目前,独我得多挹。

归壤共无涯,往日不可及。

惟忧属后人,长伴边声急。

形式: 古风 押[缉]韵

杜城茅斋二首(其二)

多谢村人亮素贫,墙垣虽设不关门。

一杯藜粥茅亭上,卧看南山飞白云。

形式: 七言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