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许益之之金陵赴赵侍御招二首(其二)

绣斧乌台峻碧霄,金陵佳丽未萧条。

诗书正气存诸彦,花月残歌笑六朝。

山倚石头青入画,江吞天际白吹潮。

胜游健笔追雄浑,为寄林间慰寂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金陵的壮丽景色与深厚的文化底蕴。开篇“绣斧乌台峻碧霄”,以“绣斧”和“乌台”象征官府的威严与权力,而“峻碧霄”则展现了金陵的高耸入云,营造出一种庄重而又不失壮美的氛围。接着,“金陵佳丽未萧条”一句,赞美了金陵虽历经沧桑,但依然繁华不减,展现出城市的生命力。

“诗书正气存诸彦,花月残歌笑六朝。”这两句进一步强调了金陵作为文化名城的地位,无论是文人墨客的诗书正气,还是历史长河中流传的花月佳话,都让这座城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这里的“诸彦”指的是众多才华横溢的人才,他们在这里留下了不朽的篇章。

“山倚石头青入画,江吞天际白吹潮。”这两句生动地描绘了金陵的自然风光,山峦青翠欲滴,仿佛画卷一般展开;长江浩荡,波涛汹涌,直至天边,展现出大自然的壮阔与雄浑。这种景象不仅令人赞叹,也让人感受到金陵的地理环境对文化发展的重要影响。

最后,“胜游健笔追雄浑,为寄林间慰寂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即将前往金陵的祝福与期待,希望友人在游览金陵时能挥洒自如,留下豪迈的诗篇,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希望在友人远离之际,能通过诗歌来慰藉彼此的心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金陵景物的细腻描绘和对历史文化的深情回顾,展现了诗人对这座城市的深厚情感和高度评价,同时也体现了元代文人对于自然美与人文美的追求与融合。

收录诗词(133)

吴师道(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元世祖至元二十年,卒年惠宗至正四年,年六十二岁。聪敏善记诵,诗文清丽。19岁诵宋儒真德秀遗书,乃致力理学研究,竭力排斥其他学说。元至治元年(1321)登进士第。授高邮县丞,主持兴筑漕渠以通运。因为官清正,被荐任国子助教,延祐间,为国子博士,六馆诸生皆以为得师。后再迁奉议大夫。以礼部郎中致仕,终于家。生平以道学自任,晚年益精于学,剖析精严

  • 字:正传
  • 籍贯:婺州兰溪县城隆礼坊
  • 生卒年:1283—1344

相关古诗词

客杭九日别柳道传黄晋卿出饮江头陈氏楼客杂甚

黄菊开时酒价廉,晚声沙市簇青帘。

不堪衣袂犹为客,偶上楼头试卷帘。

良友相逢还易别,老兵对饮且无嫌。

西风放棹龙山去,何必疏狂脱帽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盐]韵

京城寒食雨中呈柳道传吴立夫

春深不见试轻衫,风土殊乡客未谙。

蜡烛青烟出天上,杏花疏雨似江南。

松楸昨夜频来梦,樽俎何人可与谈。

闭户不知佳节过,清泥满道没征骖。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覃]韵

三月二日丽正门书事

万骑遥闻发上林,内前车马去骎骎。

风回辇路香烟合,雨映龙楼柳色深。

杂卒屡呼惊过客,冷官凝望促华音。

修门此日逢佳客,咫尺清光傥照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寄刘士明同知

前望谯楼带古城,濯缨河畔水泠泠。

共分草径临门入,最喜书声隔屋听。

宦路驰驱足尘土,人生聚合等云萍。

琴清茗冷何时共,直待秋风月满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