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傅宏著作归觐待观城阙

胶西前辈郑康成,千载遗风及后生。

旧学诗书儒术富,兼通法律吏能精。

还家綵服频为寿,得邑河壖喜有兵。

民事近来多迫促,弦歌聊试武城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胶西的前辈郑康成,他的风范流传千年影响后人。
他积累了丰富的古学知识,精通诗书儒学,同时对法律和行政也很精湛。
回到家乡时,他常常穿着华丽的衣服祝寿,对于家乡有军队驻扎感到欣喜。
近年来,地方事务繁重,他以音乐和诗歌来尝试缓解压力,带来一些轻松的气氛。

注释

胶西:古代地名,今山东胶州市一带。
郑康成:东汉学者,姓郑,名玄,字康成。
遗风:遗留下来的风尚或影响。
后生:年轻人,后辈。
旧学:古代学问,包括诗书和儒学。
儒术:儒家学术。
兼通:同时精通。
法律:古代律法。
綵服:彩色的衣服,用于庆祝或礼仪场合。
频为寿:频繁地祝寿。
得邑:得到或治理一个县邑。
河壖:河边的土地,这里指家乡。
民事:地方的日常事务。
迫促:紧迫和忙碌。
弦歌:用音乐和诗歌来教化,象征文化活动。
武城声:武城,孔子弟子子游曾任武城宰,此处借指教化之声。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所作的《送傅宏著作归觐待观城阙》中的片段,主要赞扬了胶西前辈郑康成的学问与才能,并借此表达了对傅宏著作归乡的期许。诗中提到郑康成不仅在儒家经典和文学上有深厚积累,还精通法律,行政能力出色。他回家时穿着华丽的衣服为家人祝寿,同时所在地区因军队的存在而增添了喜庆气氛。诗的结尾处,诗人借“弦歌聊试武城声”暗示傅宏著作归乡后,希望能以教化百姓的方式,缓解当地繁重的民事问题,带来和谐与安宁。整体上,这是一首赞美先贤并寄寓对后辈期望的诗篇。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送董扬休比部知真州

奏课西南最,分符江海冲。

往来观惠术,蟠错试馀锋。

文字从堆案,樽罍强解容。

金山只隔水,时复听晨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冬]韵

送蒋夔赴代州教授

忆游太学十年初,犹见胡公岂弟馀。

遍阅诸生非有道,最怜能赋似相如。

青衫共笑方持板,白发相看各满梳。

暂免百忧趋长吏,勉调三寸事新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送道士杨见素南游

黄河春涨入隋沟,往意随波日夜流。

万里寻山如野鹤,一身浮水似轻鸥。

湖风送客那论驿,岳寺留人暗度秋。

迟子北归来见我,携琴委曲记深幽。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送韩祗严户曹得替省亲成都

宦游东土暂相依,政役频烦会合稀。

每恃详明容老病,不堪羁旅送将归。

思亲道路宁论远,入蜀山河渐觉非。

我有旧庐江水上,因君聊复梦魂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