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陶潜咏贫士(其二)

王风与运颓,一轾不再轩。

消中正有长,冬温见瓜园。

人才气所钟,亦如焰后烟。

寥寥洙泗心,千载谁共研?

龙门有遗歌,三叹诵微言。

意长日月短,持此托后贤。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和陶潜咏贫士(其二)》由元代诗人刘因创作,通过对自然景象和历史人物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社会以及理想追求的深刻思考。

首句“王风与运颓,一轾不再轩”以自然界的风向变化比喻社会风气的衰败,暗示了时代背景的变迁。接着,“消中正有长,冬温见瓜园”描绘了一幅冬日温暖、瓜园生机勃勃的画面,象征着在逆境中仍存希望与生命力。

“人才气所钟,亦如焰后烟”一句,将人才的涌现比作火焰之后的烟雾,既赞美了人才的珍贵,也暗示了人才成长过程中的艰辛与不易。接下来,“寥寥洙泗心,千载谁共研?”则表达了对古代圣贤学问的追思,感叹千年之后,能与之共鸣者寥寥无几。

“龙门有遗歌,三叹诵微言”提到龙门,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处圣地,此处借指知识与智慧的传承之地。诗人通过“遗歌”和“微言”,强调了知识与智慧的宝贵与深远影响。

最后,“意长日月短,持此托后贤”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认为理想与追求虽长,但岁月短暂,因此将希望寄托于后世贤才,期待他们能够继承并发扬光大这份精神与智慧。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历史人物和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人生价值、社会现实及理想追求的深刻洞察,语言凝练,情感深沉,富有哲理意味。

收录诗词(272)

刘因(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初名骃,字梦骥。3岁识字,6岁能诗,10岁能文,落笔惊人。年刚20,才华出众,性不苟合。家贫教授生徒,皆有成就。因爱诸葛亮“静以修身”之语,题所居为“静修”。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应召入朝,为承德郎、右赞善大夫。不久借口母病辞官归。母死后居丧在家。至元二十八年,忽必烈再度遣使召为官,他以疾辞。死后追赠翰林学士、资政大夫、上护军、追封“容城郡公”,谥“文靖”。明朝,县官乡绅为建祠堂

  • 字:梦吉
  • 号:静修
  • 籍贯:雄州容城(今河北容城县)
  • 生卒年:1249~1293

相关古诗词

桃源行

六王扫地阿房起,桃源与秦分一水。

小国寡民君所怜,赋役多惭负天子。

天家正朔不得知,手种桃枝辨四时。

遗风百世尚不泯,俗无君长人熙熙。

渔舟载入人间世,却悔桃花露踪迹。

曾闻父老说秦强,不信而今解亡国。

画图曾识武陵溪,飞鸿灭没天之西。

但恨于今又千载,不闻再有渔人迷。

形式: 古风

明妃曲

初闻丹青写明眸,明妃私喜六宫羞。

再闻北使选绝色,六宫无虑明妃愁。

妾身只有愁可必,万里今从汉宫出。

悔不别君未识时,免使君心怜玉质。

君心有忧在远方,但恨妾身是女郎。

飞鸿不解琵琶语,祇带离愁归故乡。

故乡休嗟妾薄命,此身虽死君恩重。

来时无数后宫花,明日飘零成底用。

宫花无用妾如何,传去哀弦幽思多。

君王要听新声谱,为谱高皇猛士歌。

形式: 古风

塞翁行

塞翁少小垄上锄,塞翁老来能捕鱼。

宋家昔日塞翁行,屯田校尉功不如。

西山瀛海接千里,长城又见开长渠。

要将一水限南北,笑杀当年刘六符。

天教陂泽养雁鹜,留与金人赋《子虚》。

我来乡国览风土,髣髴挝鼓笛呜呜。

胸中云梦忽已失,酒酣怀古皆平芜。

昔年阻水群盗居,塞翁子孙杀欲无。

至今遗老向人泣,前宋监边无远图。

形式: 古风

武当野老歌

南阳武当天下稀,峰峦巧避山自迷。

青天飞鸟不可度,但见万壑空烟霏。

山不知人从太古,白云飞来天作主。

旌旗明灭汉阳津,几阅东西互夷虏。

老人住此今百年,自言三世绝人烟。

往事不闻宣政后,初心欲返羲皇前。

脯鹿为粮豹为席,竹树苍苍岁寒国。

天分地拆保无忧,怪见北风山鬼泣。

一声白雁已成擒,回望丹梯泪满襟。

传语桃源休避世,武陵不似武当深。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