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显宁偶书二首(其一)

山舟不肯留,白发日夜益。

晓窥青铜光,乃觉朱颜失。

故人半凋零,行吟百忧集。

旧山天尽头,岁晏衰眼力。

高枕此山泉,比兴复何日。

百年暗相惊,奔忙如瞬息。

乔松亦已尘,仙术无烦乞。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面对岁月流逝、人生变迁的感慨。首句“山舟不肯留”,以舟行于山间,象征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短暂。接着,“白发日夜益”、“朱颜失”、“故人半凋零”、“行吟百忧集”等句子,细腻地刻画出时光对人的摧残和世事的无常,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易逝、人事变迁的深深忧虑。

“旧山天尽头,岁晏衰眼力”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忧伤的情绪,将个人的衰老与时间的无情联系起来,暗示着生命的终点终将到来。而“高枕此山泉,比兴复何日”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迷茫与期待,似乎在寻求一种超脱于现实的寄托。

最后,“百年暗相惊,奔忙如瞬息”揭示了人生的匆忙与短暂,让人不禁感叹时间的宝贵。“乔松亦已尘,仙术无烦乞”则以乔松的凋零比喻人生的终结,暗示了即使追求长生不老也是徒劳,最终还是要面对生命的自然规律。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命运的深刻思考,以及在面对无常人生时的无奈与渴望。

收录诗词(1809)

释德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 生卒年:1089

相关古诗词

冬日显宁偶书二首(其二)

礼法日荒芜,坦率日增益。

唯馀枯藤枝,起坐不相失。

山枕孤云归,林寒倦鸟集。

爱此亦题诗,钝涩见才力。

乃知衰老来,全殊少年日。

劳生知几何,万事归叹息。

鈯斧好濯磨,当就阿谁乞。

形式: 古风

和灵源寄莹中

此来渐觉身无累,欲学灊溪讳名氏。

钟山万顷独经行,山日松风吹冻耳。

闻有僧从法窟来,当锋戏作横机试。

探怀示我妙伽陀,两翁回互偏中至。

乃知道德无贫贱,□□相求亦相契。

妙谈何日看挥斤,此老鼻端有馀地。

形式: 古风

王敦素李道夫游两翁轩次敦素韵

茅檐分首才信宿,佳句俄惊照云谷。

两翁諠阒姑置之,银钩勒出鬼神哭。

识君笔力回春工,妙语天成绝雕斸。

是时秋阴泼庭户,微月珑璁隔寒竹。

便觉玉川照映人,譬如六月失三伏。

深云开轩亦不恶,窗户青红照林麓。

方欣杖履日追随,渐喜并崖村路熟。

平生与山寔神会,戏语嘲词杂山绿。

要当终副此轩名,绝境于君岂宜独。

悬想青灯夜对床,香火净缘期昔夙。

此诗烦寄谪仙看,要使轩渠笑捧腹。

形式: 古风

奉陪王少监朝请游南涧宿山寺步月二首(其一)

朝为北山游,暮作南涧宿。

此生亦何幸,称心良易足。

青灯委昏花,笑语暖幽独。

月出东南峰,升此一轮玉。

开扉发清啸,意行无涧谷。

胜韵高摩空,妙语清到骨。

亲朋万石门,门吏千钟禄。

如何饭薇蕨,衲子相追逐。

明年守北屏,夜直黄金屋。

应怀此夕游,梦想亦清淑。

定有寄来篇,吴笺烦自录。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