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陪王少监朝请游南涧宿山寺步月二首(其一)

朝为北山游,暮作南涧宿。

此生亦何幸,称心良易足。

青灯委昏花,笑语暖幽独。

月出东南峰,升此一轮玉。

开扉发清啸,意行无涧谷。

胜韵高摩空,妙语清到骨。

亲朋万石门,门吏千钟禄。

如何饭薇蕨,衲子相追逐。

明年守北屏,夜直黄金屋。

应怀此夕游,梦想亦清淑。

定有寄来篇,吴笺烦自录。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山中游历的情景,充满了自然之美和内心的宁静。首句“朝为北山游,暮作南涧宿”展现了一日之内的行程变化,从北山开始,至傍晚时分移宿于南涧,体现了旅行的自由与随性。

“此生亦何幸,称心良易足”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满足感,认为能够随心所欲地游历山水,便是人生的一大幸事,无需过多追求物质的富足。接下来的“青灯委昏花,笑语暖幽独”,通过青灯下友人之间的交谈,营造出一种温馨而静谧的氛围,即使在孤独中也不失温暖与乐趣。

“月出东南峰,升此一轮玉”描绘了月光初现的美丽景象,仿佛一轮明月从山峰升起,照亮了整个夜晚,给人以纯净与宁静的感受。诗人接着描述自己打开门户,发出清啸,随意行走于山间,不拘泥于路径,享受着自然界的美妙韵律与意境。

“胜韵高摩空,妙语清到骨”则赞美了自然界的美好与深邃,以及与之交流时所产生的深刻感悟。最后,诗人提到未来可能的相聚与书信往来,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相聚的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内心情感的真挚流露,展现了诗人对生活、自然和友情的深刻理解和热爱,充满了诗意与哲思。

收录诗词(1809)

释德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 生卒年:1089

相关古诗词

奉陪王少监朝请游南涧宿山寺步月二首(其二)

单衣喜和风,诗眼爱空翠。

野亭亦翛然,散坐聊倦倚。

坐久忽闻樵,见视一笑喜。

那知深林外,曲折见流水。

幽光弄绀碧,春色泼秀气。

去为千顷泽,堤柳相妩媚。

月光方下彻,浮空见赪尾。

投砾戏惊之,扑摝沙禽起。

归途望林壑,烟霭隔山寺。

便如斜川游,岁月亦相似。

形式: 古风

浙竹

龙孙初长浙江曲,疏影萧萧濯寒玉。

平生知爱足风流,只有山阴王子猷。

而今流落苍崖顶,暗换年光乡路永。

冰敲雪压未应衰,鸾凤不栖空故枝。

坚干犹堪制长笛,最合宫商胜金石。

为君吹动镜湖秋,惊起双龙翼小舟。

形式: 古风

观山茶过回龙寺示邦基

北窗赏新晴,睡美正清熟。

竹鸡断幽梦,朦胧不能续。

卧闻故人家,山茶已出屋。

欣然一命驾,妍暖快僮仆。

千朵鹤顶红,染此一丛绿。

坐客例能诗,秀句抵金玉。

携过回龙寺,扫壁为君录。

逸笔作波险,攲斜不可读。

坐惊殷床钟,暮色眩双目。

入关更清兴,市井乱灯烛。

人生分万途,称心良易足。

时平且行乐,馀宾非所欲。

形式: 古风

次韵叶集之同秀实敦素道夫游北山会周氏书房

王郎本豪放,富贵缠缚之。

颇复厌丝竹,来听松风悲。

叶侯须似棘,谈兵辄纷披。

恃此文武胆,英气吐北西。

正直威鬼神,动欲焚淫祠。

道夫忧国心,造次常念兹。

事功未入手,愤酒谁共酾。

正恐追老范,一吐胸中奇。

秀实气刚大,归宿未易期。

新诗弄清婉,霜晓临湘湄。

钟山冠世境,登赏乃所宜。

林间见隐者,面有无求姿。

不必问贤否,但读诸公诗。

我无支遁才,敢逐王谢为。

推挤幸不死,岂非怜其痴。

一昨阅诗战,望见仆旌麾。

今能犯矢石,居久气自移。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