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长安道,人无衣,马无草,何不归来山中老。
这句诗描绘了一种战争之后的萧瑟景象,通过“人无衣、马无草”来展示战乱后的荒凉与凄苦。诗中的“长安道”,并非只是指一条道路,而是代表着当时唐王朝的繁华与权力中心,如今却因战争而变得破败不堪。"何不归来山中老",则透露出诗人对远离尘嚣、隐逸山林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的无奈和失望。
这句诗语言简洁有力,意境深远。通过对比鲜明的手法,强化了诗中的主题情感,使读者在阅读时不仅能感受到战乱给人们带来的灾难,更能体会到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以及对平静生活的渴望。
不详
晚年自号悲翁,汉族,(今在浙江海宁境内)人。唐代诗人、画家、鉴赏家。他一生官位不高,曾任著作郎,因作诗嘲讽得罪权贵,贬饶州司户参军。晚年隐居茅山,有《华阳集》行世
相持薄罗扇,绿树听鸣蜩。
君筵呈妙舞,香汗湿鲛绡。
银床梧叶下,便觉漏声长。
露砌蛩吟切,那怜白苧凉。
渡头风晚叶飞频,君去还吴我入秦。
双泪别家犹未断,不堪仍送故乡人。
海上清光发,边营照转悽。
深闺此宵梦,带月过辽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