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不折莲茎不见丝。丝长难系一相思。

飞过烟树少人知。

心似芭蕉抽未已,雨声偏滴半开时。

郎边可有一枝枝。

形式: 词牌: 浣溪沙

鉴赏

这首《浣溪沙》由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屈大均所作,其内容细腻,情感丰富,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的交织,展现出一种深沉而略带哀愁的情感氛围。

首句“不折莲茎不见丝”,以莲花为引子,暗示了情感的纯洁与难以触及的特质。莲花的茎上若有若无的细丝,象征着情感的微妙与不易察觉。接下来,“丝长难系一相思”一句,将情感的难以捕捉和表达形象地展现出来,丝之长与相思之情的难以系结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情感的复杂与难以把握。

“飞过烟树少人知”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孤独与隐秘的情感体验。烟树之间,情感如同飞鸟般轻盈而难以捉摸,只有少数人能够感知到这份情感的存在,强调了情感的私密性和难以分享性。

“心似芭蕉抽未已,雨声偏滴半开时”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将内心情感比作不断生长的芭蕉叶,即使在雨声中,也难以抑制其生长的欲望。这里不仅描绘了情感的持续与难以遏制,还暗含了外界环境对内心情感的影响,如雨声的滴落,既是一种自然现象,也是情感波动的象征。

最后,“郎边可有一枝枝”一句,直接表达了对某个人的思念与期待,希望对方能理解并回应这份情感。这一句将前面的情感线索串联起来,使得整首词的情感脉络更加清晰,同时也增加了读者对于情感归属的期待。

综上所述,《浣溪沙》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情感表达,构建了一个充满哀愁与期待的情感世界,展现了诗人对于情感难以言说、难以把握的深刻体悟。

收录诗词(6717)

屈大均(明末清初)

成就

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经历

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

  • 称谓:广东徐霞客
  • 字:翁山、介子
  • 号:莱圃
  • 籍贯:广东番禺
  • 生卒年:1630—1696

相关古诗词

一落索

不分柳烟花雨。暗将春去。

歌慵笑懒向花朝,恁得似、莺多语。

最恨匆匆神女,彩云无主。

巫峰十二已迷人,更一片,香含露。

形式: 词牌: 一落索

荷叶杯

紫燕双双飞去。何处。凭尔寄相思。

无书只有一红丝。红是口边脂。郎问玉颜消否。

如旧。独宿绣房深。床间留得凤凰琴。泪适不成音。

形式: 词牌: 荷叶杯

念奴娇.食槟榔

重重叶叶,又椰心一片,穿成双蝶。

灰杂乌爹添多少,要取津红如血。

枣子皮甜,玉儿心白,细嚼成琼屑。

妃唇甘滑,带脂安得常啮。

中酒更进金柈,兼探红袖,香爱氤氲绝。

玉女天浆如水涌,渣滓教君都咽。

紫穗三花,绿房千子,会向朱崖掇。

园园都买,不愁黎女来夺。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沁园春.荔枝

夏至初丹,喜有蝉催,向遍桂洲。

正丁香大小,争衔红翠,明珠的皪,半擘浮丘。

膏滑难濡,绡轻尚汗,一一先教双掌留。

妃唇啮,笑玉浆四注,甘入心流。擎来蚤已蠲愁。

更挂绿离离堆满篝。

爱肉芝成水,无劳草汁,露华可醉,不用花篘。

留齿何曾,含消绝似,解渴须从焦核求。

醉还好,自清明过后,餐到深秋。

形式: 词牌: 沁园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