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荔枝

夏至初丹,喜有蝉催,向遍桂洲。

正丁香大小,争衔红翠,明珠的皪,半擘浮丘。

膏滑难濡,绡轻尚汗,一一先教双掌留。

妃唇啮,笑玉浆四注,甘入心流。擎来蚤已蠲愁。

更挂绿离离堆满篝。

爱肉芝成水,无劳草汁,露华可醉,不用花篘。

留齿何曾,含消绝似,解渴须从焦核求。

醉还好,自清明过后,餐到深秋。

形式: 词牌: 沁园春

鉴赏

这首《沁园春·荔枝》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屈大均所作,描绘了夏至时节,荔枝成熟时的景象与诗人对其的赞美之情。

首先,“夏至初丹,喜有蝉催,向遍桂洲”,开篇即以夏至之日,蝉鸣催促荔枝成熟,映照在桂洲的美景,营造出一种热烈而充满生机的氛围。接着,“正丁香大小,争衔红翠,明珠的皪,半擘浮丘”,诗人细腻地描绘了荔枝的形态,将其比作丁香般大小,色彩鲜艳如红翠,光泽如同明珠,半开的荔枝仿佛浮丘般可爱,生动形象。

“膏滑难濡,绡轻尚汗,一一先教双掌留”则进一步描述了荔枝的口感与质地,膏滑难以沾染,轻薄的外皮上还带着微微的汗水,让人不忍释手。接下来,“妃唇啮,笑玉浆四注,甘入心流”,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将荔枝比作妃子的嘴唇,轻轻一咬,便有甘甜的汁液四溢,直入人心,表达了对荔枝甜美滋味的极致赞美。

“擎来蚤已蠲愁,更挂绿离离堆满篝”,诗人将荔枝捧在手中,早就能感受到其带来的愉悦,而绿叶堆满篝火,更添了一分生机与活力。接着,“爱肉芝成水,无劳草汁,露华可醉,不用花篘”,诗人赞美荔枝不仅果肉甜美,连其汁液都能化为甘露,无需草药或花酒,就能使人沉醉其中。

最后,“留齿何曾,含消绝似,解渴须从焦核求”,诗人强调荔枝的美味不仅仅在于果肉,连其核也能留下令人回味无穷的余香。而“醉还好,自清明过后,餐到深秋”,则表达了对荔枝的喜爱之情,即使在清明之后,直至深秋,仍能品尝到其美味。

整首词通过对荔枝的细腻描绘和深情赞美,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追求,以及对生活美好事物的向往与珍惜。

收录诗词(6717)

屈大均(明末清初)

成就

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经历

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

  • 称谓:广东徐霞客
  • 字:翁山、介子
  • 号:莱圃
  • 籍贯:广东番禺
  • 生卒年:1630—1696

相关古诗词

荔枝香近

入手离离如火,成暖玉。

千颗万颗烧天,砂作芙蓉熟。

盘中教注寒泉,尽带鲛绡浴。

滑腻、一点昭仪不沾肉。谁贵仲,先数得、增城族。

遍体鲜红,微挂一条官绿。

乍解罗襦,玉指纤纤忌相触。消受长忧无福。

形式: 词牌: 荔枝香

惜纷飞.红豆

开盒愁将红豆数。滋味应知带苦。泥里休抛取。

怕他生作相思树。珠泪何年频化汝。

颗颗盘中不住。欲付黄莺去。天涯衔向多情处。

形式:

醉蓬莱.落花

问流莺何事,只管声声,与花深语。

花落休多,令流莺无主。

多谢东风,吹来红片,染一园朝雨。

拾得香魂,乳泉三浴,黄沉薰汝。

更用哥窑,古瓷三两,瘗取残英,带丝连絮。

大石楼边,有麻姑妆处。

紫凤青鸾,尽教衔玉,早美人香土。

一卷金荃,两枝瑶管,殉君应许。

形式: 词牌: 醉蓬莱

摘红英.落花

朝烟泣。暮烟湿。飞飞争向钩帘入。收香蜕。兼红泪。

煎取黄沉,贪惊精气。当阶立。春纤拾。

露多不惜沾裙褶。游丝系。风摇曳。

裙可留仙,月华多制。

形式: 词牌: 撷芳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