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途二首(其一)

上山见日下山阴,阴欲开时日欲沈。

晚景无多伤远道,朝阳莫更沮云岑。

人归暝市分渔火,客舍空林依暮禽。

世事验来还自领,古人先已得吾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山间日出日落的自然景象与诗人对世事的深刻感悟。首联“上山见日下山阴,阴欲开时日欲沈”以动态的视角展现了日升日落的过程,山峰之上初见朝阳,而山下则笼罩在渐浓的阴影之中,当夜幕的阴影即将散去时,太阳也即将沉入地平线。这种对比不仅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也隐喻了人生的起起伏伏。

颔联“晚景无多伤远道,朝阳莫更沮云岑”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傍晚的景色虽美,却因时间的有限而令人感伤,仿佛是对远方旅人的安慰,也是对时光易逝的感慨。同时,“朝阳莫更沮云岑”一句,既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也是对人生道路的隐喻,暗示着即使前路充满云雾和困难,也要勇往直前,不被眼前的阻碍所阻挠。

颈联“人归暝市分渔火,客舍空林依暮禽”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孤独的画面。夜晚降临,市井中的人们各自归家,渔火点缀着河畔,而远处的客舍与空旷的树林中,只有归巢的鸟儿相伴。这一场景既表现了生活的日常,也反映了诗人在旅途中的孤独与思考。

尾联“世事验来还自领,古人先已得吾心”则是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领悟。通过亲身经历和观察,他认识到世间万物皆有其规律,而古人对于这些道理的洞察,早已在他心中生根发芽。这不仅是对过去智慧的敬仰,也是对自己内心世界的肯定,体现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和对宇宙真理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时间、人生、孤独以及智慧的深刻感悟,展现了其独特的哲学思考和审美情趣。

收录诗词(564)

王守仁(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幼名云,封新建伯,谥文成,人称王阳明。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王阳明不仅是宋明心学的集大成者,一生事功也是赫赫有名,故称之为“真三不朽”其学术思想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心学集大成者)和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 字:伯安
  • 号:阳明
  • 生卒年: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

相关古诗词

山途二首(其二)

南北驱驰任板舆,谪乡何地是安居?

家家细雨残灯后,处处荒原野烧馀。

江树欲迷游子望,朔云长断故人书。

茂陵多病终萧散,何事相如赋《子虚》?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白云

白云冉冉出晴峰,客路无心处处逢。

已逐肩舆度青壁,还随孤鹤下苍松。

此身愧尔长多系,他日从龙谩托踪。

断鹜残鸦飞欲尽,故山回首意重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答刘美之见寄次韵

休疑迁客迹全贫,犹有沙鸥日见亲。

勋业已辞沧海梦,烟花多负故园春。

百年长恐终无补,万里宁期尚得身。

念我不劳伤鬓雪,知君亦欲拂衣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寄徐掌教

徐稚今安在,空梁榻久悬。

北门倾盖日,东鲁校文年。

岁月成超忽,风云易变迁。

新诗劳寄我,不愧《鸟鸣》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