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夏曾佑在清朝末年至近代初所作,以送别友人李东蔚回归朝鲜为背景。诗人以画舫和使者星为开篇,描绘出一幅宁静而深远的画面,暗示友人的离去如同使者星划过天际。接着,诗人通过"春归鸭绿鱼龙起",将春天的气息与鸭绿江水相连,生动展现了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同时也寓言着友人归乡后国家的活力。
"地接虾夷草木腥"一句,通过"虾夷"这一历史地理名词,点明了友人所在之地的文化特色,以及草木间可能蕴含的异域风情。诗人表达对友人的深深祝福,希望他能带回天下之策,为国家带来新的智慧。
"欲赠岂无天下策,重游还聚海中萍",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才华的期待和对相聚的怀念,即使不能当面赠送治国良策,也期待他在海外能结识更多贤才,如同海中的浮萍汇聚。
最后,诗人以"至今长白连云气,犹亘三韩满八溟"收尾,将目光投向远方的长白山,象征着友人归去的方向,以及对朝鲜半岛广大海域的想象。整首诗情感深沉,寄寓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国家未来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