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陶.九日閒居

无钱抚秋菊,向夕凉风生。

谁为白衣者,颇识江州名。

映杯碧水净,曜日丹葩明。

天际雁孤去,草根虫一声。

荏苒委时节,裴徊阅年龄。

兴来发长叹,意尽还一倾。

俭德苟不惭,厚禄安可荣。

白首希高贤,清谣渺遗情。

人生亦易足,何必勤无成。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明代陈献章的《和陶·九日閒居》描绘了诗人身处秋日傍晚的寂寥心境。首句“无钱抚秋菊”表达了诗人因经济拮据而无法赏菊的无奈,暗含了对生活的艰辛。接着,“向夕凉风生”渲染了秋日傍晚的清凉氛围,寓示时光流逝。

“谁为白衣者,颇识江州名”借江州典故,暗示自己如同陶渊明般淡泊名利,但又流露出一丝孤独感。接下来的诗句“映杯碧水净,曜日丹葩明”通过描绘菊花在清澈水面和阳光下鲜明的色彩,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同时也寄托了对高洁品格的追求。

“天际雁孤去,草根虫一声”以孤雁和秋虫的鸣叫,进一步强化了诗人的孤独与寂寥,也寓言人生的短暂和无常。“荏苒委时节,裴徊阅年龄”感慨岁月匆匆,诗人徘徊在时光的流转中,思考生命的意义。

“兴来发长叹,意尽还一倾”表达了诗人情绪的起伏,感叹之余,借酒浇愁。最后两句“俭德苟不惭,厚禄安可荣”揭示了诗人坚守节俭品德,视富贵为浮云的人生态度,希望能像高贤一样过上清贫却高尚的生活。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日景象和个人感受,展现了诗人淡泊名利、崇尚简朴的生活态度,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沉思考。

收录诗词(2130)

陈献章(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和刘柴桑寄袁道见怀一峰之意

当年台城会,执手多踟蹰。

四海一为别,寒暑逝不居。

远意属罗浮,举头望匡庐。

胡然金牛谷,奄忽成丘墟。

蜕骨归复土,灵衿存为畬。

庶几百代下,攀驾以忘劬。

袁侯西江英,好德眼中无。

尺素每欲近,十年不作疏。

磨剑患不快,快则随所须。

永愿磨此心,恢恢快剑如。

形式: 古风

和郭主簿寄庄定山

青松出乔木,遥望十里阴。

少年不结友,岁暮怀同襟。

同襟问为谁,定山携一琴。

悠然一鼓之,不辩古与今。

在昔经江东,多士予所钦。

论交一觞酒,惟我与子斟。

岂意千载下,复此闻韶音。

我病不出户,何时还盍簪。

茫茫宇宙内,与此契其深。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赠羊长史寄辽东贺黄门钦

此心自太古,何必生唐虞。

此道苟能明,何必多读书。

寂寂委山泽,于于来京都。

斯人各有分,彼此何能踰。

杪秋风日清,呼儿理肩舆。

聊为玉台游,言笑谁与俱。

屈指意中人,一坐一踟蹰。

归来看四壁,四壁光如如。

圣道日榛塞,谁哉剪其芜。

夫子久不见,吾生何以娱。

常恐岁月晚,况与音问疏。

申以伐木章,一日三卷舒。

形式: 古风

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穫早稻

迟明向南亩,疏星在檐端。

夫出妇亦随,无非分所安。

道旁往来人,下车时一观。

问津津不知,仰视飞鸟还。

逻苗远峙夕,濯足荒沟寒。

吾惜耦耕好,焉知世路难。

伐鼓收西畬,黄云被江干。

聊周代糟糠,作粥欢宾颜。

邻叟携儿来,嬉戏松下关。

齐声鼓腹讴,永谢攒眉欢。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