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流色滩声得雨添,石肩山足竞洄漩。
千峰啼鸟从缥缈,两岸丛花自反偏。
幽事递来勾意往,扁舟迟搒缩波前。
缘溪宛转青郊见,错认桃源夹口边。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和谐。首句“流色滩声得雨添”,以动态的视角切入,将雨水融入自然景观中,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鲜活。接着,“石肩山足竞洄漩”一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水流在岩石与山脚间激荡回旋的景象,展现出水势的磅礴与力量。
“千峰啼鸟从缥缈”和“两岸丛花自反偏”两句,分别从听觉和视觉角度描绘了山林间的生机与美丽。啼鸟的鸣叫与远处缥缈的山峰相映成趣,而两岸繁花的色彩斑斓,自成一景,展现出大自然的丰富与和谐之美。
“幽事递来勾意往,扁舟迟搒缩波前”则进一步深化了对自然之美的感受,通过“幽事”与“扁舟”的描写,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意境,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这宁静的山水之中,感受到心灵的宁静与满足。
最后,“缘溪宛转青郊见,错认桃源夹口边”以“青郊”和“桃源”为喻,不仅表达了对眼前美景的喜爱,也暗含着对理想境界的向往,使得整首诗在描绘现实美景的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憧憬。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生活美好的向往,语言流畅,意境深远,是一首富有情感与哲思的佳作。
不详
又号正夫、玉溪。为南明大臣,历任南明文渊阁大学士加太子太保(相当宰相)兼吏部尚书、兵部尚书,率军转战闽粤滇黔抗清,于顺治十八年(1661年)在广西桂林为清将韦永福所俘,翌年殉国。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追谥忠节
两部蛙吹破雨宵,数声鸟语乱风朝。
水浮芳麓青衫湿,云出幽峰翠黛描。
聊倩溪回传景受,但闻滩涩费情调。
汀烟极目行人断,何处乡愁向我挑。
汹涌孰来仍孰往,噌镗相应复相挑。
后先欲挟千山动,近远齐归万水嚣。
从石谐音如击拊,因风鼓浪亦吟飘。
祇兹浩浩非无意,独与幽人破寂寥。
春愁无赖已纷纷,可奈春归愁转分。
天外何年亲合乐,客中此日又离群。
众芳欲歇伤心见,毕气谁收回首闻。
安得青阳常守帝,微生长许坐氤氲。
文章千古寸心留,醇饮于君自乳投。
无可淡浓方共远,凭谁欣厌与相酬。
甘棠二载依风雅,玄草三冬忆应求。
颇怪河阳花满县,新梅独许赠行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