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兹地回銮日,皇家禅圣时。
路无胡马迹,人识汉官仪。
天子旌旗度,法王龙象随。
知怀去家叹,经此益迟迟。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作品,名为《和令狐仆射相公题龙回寺》。从内容来看,诗人在描述一种特殊的历史时刻与场景。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当时皇权及其象征的描绘,以及他个人对于离家之感的表达。
"兹地回銮日,皇家禅圣时。路无胡马迹,人识汉官仪。天子旌旗度,法王龙象随。知怀去家叹,经此益迟迟。"
诗中“兹地回銮日”指的是某个特定的时间地点,这里的“皇家禅圣时”则暗示了皇权的神圣与不可侵犯。在“路无胡马迹,人识汉官仪”这两句里,诗人描绘了一种汉族文化与政治制度占据主导地位的情景,没有异族马匹的足迹,只有汉族官员的身影。这里的“胡马”特指中亚或西域来的马,而“汉官仪”则是对汉族官僚体系的称呼。
"天子旌旗度,法王龙象随" 这两句展示了皇权的威严与力量。“天子”是对中国古代帝王的尊称,“旌旗”指的是带有图案或文字的旗帜,常用来象征军事行动或权力象征。这里“法王龙象随”则强调了皇权的神圣与不可违抗,与佛教中的法王相呼应,展现出一种宗教与政治合一的景象。
最后两句“知怀去家叹,经此益迟迟”,诗人表达了对远离家乡的感慨。这里的“知怀”意味着诗人对于自己内心情感的洞察,而“去家叹”则是对离开家园的感伤之情。“经此益迟迟”则表现出诗人在这个地方停留的意愿,可能是因为这里给他带来了某种安慰或灵感。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作者对于皇权及其象征的尊崇,也透露出了个人对于家国之别离的复杂情感。通过对历史时刻、文化认同以及个人的情感世界的描绘,刘禹锡在这首诗中展现了一种独特的历史感和深沉的情怀。
不详
汉族,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寒光照旌节,关路晓无尘。
吏谒前丞相,山迎旧主人。
东瞻军府静,西望敕书频。
心共黄河水,同升天汉津。
重门不下关,枢务有馀闲。
上客同看雪,高亭尽见山。
瑞呈霄汉外,兴入笑言间。
知是平阳会,人人带酒还。
傲士更逢酒,乐天仍对花。
文章管星历,情兴占年华。
宦达翻思退,名高却不誇。
惟存浩然气,相共赏烟霞。
凌云羽翮掞天才,扬历中枢与外台。
相印昔辞东阁去,将星还拱北辰来。
殿庭捧日彯缨入,阁道看山曳履回。
口不言功心自适,吟诗酿酒待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