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村田乐府十首(其二)灯市行

吴台今古繁华地,偏爱元宵灯影戏。

春前腊后天好晴,已向街头作灯市。

叠玉千丝似鬼工,剪罗万眼人力穷。

两品争新最先出,不待三五迎东风。

儿郎种麦荷锄倦,偷閒也向城中看。

酒垆博簺杂歌呼,夜夜长如正月半。

灾伤不及什之三,岁寒民气如春酣。

侬家亦幸荒田少,始觉城中灯市好。

形式: 古风

翻译

吴地自古以来都是繁华之地,特别喜爱元宵节的灯火表演。
春节前后的天气晴朗,街头早早变成了灯会市场。
无数灯串如鬼斧神工般精细,万盏灯笼繁多得人力难以企及。
各种花灯新品争相出现,还未到十五就已迎接春风。
农夫们劳作疲惫,也会偷闲进城欣赏灯会。
酒馆和赌博场所伴着歌声欢呼,夜晚如同正月十五一般热闹。
灾害并未造成十分之一的损失,百姓情绪如春天般高涨。
我家幸运田地不多,这才觉得城中的灯会格外美好。

注释

吴台:指吴地的都市。
偏爱:特别喜欢。
元宵灯影戏:元宵节的灯会表演。
春前腊后:春节前后的时段。
灯市:灯会市场。
叠玉:形容灯串如玉般精致。
鬼工:比喻技艺高超。
剪罗:剪裁出的灯笼。
两品争新:新品灯饰竞争。
三五:农历十五。
迎东风:迎接春天的到来。
荷锄:扛着锄头。
偷閒:偷空闲时间。
城中看:进城观看灯会。
酒垆:卖酒的小摊。
博簺:赌博游戏。
正月半:正月十五。
灾伤不及什之三:灾害造成的损失很小。
岁寒:寒冬时节。
民气如春酣:百姓情绪高昂。
侬家:我家。
荒田少:田地不多。
始觉:才觉得。
城中灯市好:城里的灯会更吸引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宋代吴地元宵节灯会的热闹景象。诗人范成大以生动的语言赞美了吴台地区自古以来就是繁华之地,尤其在元宵节时,街头巷尾张灯结彩,如同一座灯的海洋。他细致地描绘了灯笼的精致工艺,如“叠玉千丝”和“剪罗万眼”,展现了人工巧夺天工的技艺。人们争相观赏,即使农夫在忙碌的农事间隙也不忘偷闲进城一睹盛况。

诗人还描绘了村民们在酒肆博弈、欢歌笑语的场景,仿佛每天都像正月十五那样热闹。尽管乡村生活艰辛,但灾祸并未严重到影响民众的欢乐,反而在寒冬中显现出百姓的乐观与热情。诗人感叹自家田地不多,才更加体会到城市灯市的繁华,流露出对城市生活的向往之情。

整首诗通过元宵灯市的描绘,展现了宋代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以及人民在困苦中的乐观精神,体现了诗人对民间风俗的热爱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怀。

收录诗词(2044)

范成大(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南宋诗人。谥文穆。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 字:致能
  • 号:称石湖居士
  • 籍贯: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
  • 生卒年:1126-1193

相关古诗词

祁门

石梁平波心,金刹驾岩腹。

溪藤卷霜缯,山骨琢紫玉。

东堂有嘉名,窈窕窗纱绿。

落花扫无迹,蕉叶森似束。

主人甚爱客,挽袖语陆续。

冲雨出门去,役役愧童仆。

形式: 古风

竹下

松杉晨气清,桑柘暑阴薄。

稻穗黄欲卧,槿花红未落。

秋莺尚娇姹,晚蝶成飘泊。

犬騃逐车马,鸡惊扑篱落。

道逢行商问,平生几芒屩。

赪肩走四方,为口不计脚。

劣能濡箪瓢,何敢议囊橐。

我亦縻斗升,三年去丘壑。

二俱亡羊耳,未用苦商略。

形式: 古风 押[药]韵

红豆蔻花

绿叶焦心展,红苞竹箨披。

贯珠垂宝珞,剪綵倒鸾枝。

且入花栏品,休论药裹宜。

南方草木状,为尔首题诗。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题张希贤纸本花四首(其三)红梅

酒力欺朝寒,潮红上妆面。

桃李漫同时,输了春风半。

形式: 五言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