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绕阑莫惜酒行频,开到姚黄已暮春。
琼树今朝歌正好,彩云昨夜梦非真。
园林虽不异前日,车马可怜非旧人。
欲倩东风问蝴蝶,花前谁是百年身?
这首元末明初诗人张昱的《残牡丹》描绘了一幅春天即将逝去,牡丹凋零的景象。首句“绕阑莫惜酒行频”,劝人借酒消愁,尽情欣赏眼前即将凋谢的牡丹,流露出对时光易逝的感慨。次句“开到姚黄已暮春”点出牡丹盛开至暮春,暗示了花期将尽的无奈。
“琼树今朝歌正好”以“琼树”比喻牡丹的华美,赞美其盛开时的繁华,但“昨夜梦非真”则透露出梦境的美好与现实的落差,暗示牡丹虽美,却如梦幻般短暂。
“园林虽不异前日,车马可怜非旧人”进一步表达了人事变迁的感触,昔日的园林和车马虽然依旧,但人事已非,增添了物是人非的凄凉之感。
最后,“欲倩东风问蝴蝶,花前谁是百年身?”诗人以拟人手法,设想东风能传达他的疑问,询问在花前飘荡的蝴蝶,究竟谁能陪伴牡丹度过长久的岁月。这句诗寓言性地表达了诗人对永恒与无常的思考,以及对人生短暂的深深感叹。整首诗情感深沉,富有哲理,展现了诗人对春光流逝和人事变迁的细腻观察与感慨。
不详
又号可闲老人。历官江浙行省左、右司员外郎,行枢密院判官。晚居西湖寿安坊,屋破无力修理。明太祖征至京,厚赐遣还。卒年八十三。有《庐陵集》
此去风波万里长,使人指日觐清光。
云开雉扇当霄汉,龙抱金函出表章。
羌服从来尊正朔,包茅次第贡明堂。
浯溪有石高千丈,谩叟重烦颂大唐。
好似当年贺季真,乞身归老镜湖春。
铜章不绾御史印,练布能裁处士巾。
麟阁云台千载后,鸟啼花落几回新?
浮云过眼寻常事,且作齐东一野人。
近闻甚得湖山乐,惜不与之同一游。
莫问石城来艇子,却思箫管在扬州。
枕边蝴蝶高楼梦,扇底芙蓉小院秋。
今觉司勋非往日,酒间无复旧风流。
命酒徵歌记往年,玉堂遂有梦相牵。
鱼缄尺素虽云密,事载空言始可怜。
季世人材思管乐,盛时戎马说幽燕。
张骞惯识天河路,俯仰乾坤一慨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