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干寺用荆公韵

萦纡一径试幽寻,花竹禅房未是深。

野水不波清欲冻,崇冈有竹翠成阴。

琵琶昵昵怨儿语,兰桂温温和水沈。

诗句欲追前辈后,谁呼粉黛污清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翻译

沿着弯曲小路探寻幽静,花竹环绕的禅房并非最深处。
野外的水静止如冰,高山上竹林翠绿成荫。
琵琶声轻柔如少女的抱怨,兰花桂花香气淡雅如沉香。
想要追赶前人的诗篇,谁能指责美女的诗词破坏了清雅的意境?

注释

萦纡:弯曲。
幽寻:探寻幽静。
禅房:僧人居住的房间。
未是:并非。
野水:野外的水。
清欲冻:清澈得仿佛要结冰。
崇冈:高山。
翠成阴:翠绿的竹林形成阴凉。
昵昵:轻声细语。
怨儿语:像少女的埋怨。
兰桂:兰花和桂花。
水沈:沉香,一种香料。
前辈:前代诗人。
后:之后。
粉黛:美女,代指女子。
污清吟:破坏清雅的诗词。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过的作品,名为《长干寺用荆公韵》。从内容来看,诗人在描绘一处幽静之地——长干寺的景象。诗中运用的意象和语言非常生动。

"萦纡一径试幽寻" 这句话表明诗人在探索这条小路,寻找更为深远的宁静。"花竹禅房未是深" 则透露了即便是在这座禅房中,也并非完全达到内心的平和。

接下来的两句 "野水不波清欲冻,崇冈有竹翠成阴" 描述了一种寒冷而又宁静的景象。水面如镜,仿佛即将结冰;山上竹林郁郁葱葱,遮天蔽日,形成了浓密的树荫。

"琵琶昵昵怨儿语,兰桂温温和水沈" 中,诗人用琵琶的悠扬声音比喻远方传来的孩子们的呼唤声,同时兰花与桂树散发出的清香仿佛融入了流水之中。

最后两句 "诗句欲追前辈后,谁呼粉黛污清吟" 表达了诗人希望自己的诗作能跟随前人的足迹,但同时又感到自己无法达到那样的清高境界。这里的“粉黛”指的是古代文人们常用的墨汁,诗句中含有对艺术创作和文化传承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以及对禅房氛围的捕捉,展现了诗人内心对于宁静与孤独的向往,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文学传统的尊重和自身才华的自省。

收录诗词(449)

刘过(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长于庐陵(今江西吉安),去世于江苏昆山,今其墓尚在。四次应举不中,流落江湖间,布衣终身。曾为陆游、辛弃疾所赏,亦与陈亮、岳珂友善。词风与辛弃疾相近,抒发抗金抱负狂逸俊致,与刘克庄、刘辰翁享有“辛派三刘”之誉,又与刘仙伦合称为“庐陵二布衣”。有《龙洲集》、《龙洲词》

  • 字:改之
  • 号:龙洲道人
  • 籍贯: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县)
  • 生卒年:1154~1206

相关古诗词

代上韩开府

位号钧枢等,元勋阀阅传。

九重新洗日,一柱独擎天。

战守筹帷外,迁除化笔边。

衣冠图盛事,不记几貂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代上谯太尉

叮咛天语听传呼,吒咤雷霆压万夫。

泽国使临殊玉节,彤墀香近惹金炉。

庆逢龙跃风云阔,职有蝉联父子俱。

援手坠渊馀事耳,故人有子在泥途。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代寿韩平原(其五)

宇宙之间物物春,戚疏曾不间陶钧。

裔分裴皞东西眷,谊笃嗣宗南北邻。

中令诸孙难遍识,栖筠俗子老堪亲。

试捐内举拘挛迹,无异平原十九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代寿韩平原(其一)

衣钵登庸复旧毡,文王尚父赵平原。

自从庆历到今日,只说开禧初改元。

朝辟东斋广东阁,夜看南极照南园。

九霞觞举先旬浃,却领千官寿帝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