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山色江光带近郊,道旁杨柳舞寒条。
半生九日黄花酒,多在西风白下桥。
千里客游仍暮景,异乡人事又今朝。
老来未遣登临懒,尽醉东家绿玉瓢。
这首元代丁复的《九月一日游昭亭》描绘了诗人秋日出游的场景。首句“山色江光带近郊”展现了郊外山水的宁静与壮丽,山色与江水交融,映衬出秋日的恬淡。次句“道旁杨柳舞寒条”则通过描绘道边杨柳随风摇曳,仿佛在秋寒中起舞,渲染出一种凄清而富有生机的气氛。
“半生九日黄花酒”表达了诗人对重阳节的感慨,黄花酒是传统节日的象征,诗人借此回忆起自己大半生的时光。接下来,“多在西风白下桥”进一步点明地点,西风中的白下桥,暗示着诗人漂泊他乡的经历。
“千里客游仍暮景”描绘了诗人长途跋涉,正值傍晚时分,旅途的艰辛和孤独感油然而生。最后一句“异乡人事又今朝”强调了诗人身处异乡,面对新的一天,心中既有对新生活的期待,又有对故乡的怀念。
结尾“老来未遣登临懒,尽醉东家绿玉瓢”则流露出诗人老去后对登高望远的兴致减退,但借酒浇愁,沉醉于东家的美酒中,表达了对当下生活的无奈和自我慰藉。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秋日景色为背景,融入个人的游子情怀,展现了诗人对岁月流转、人生境遇的深沉思考。
不详
仁宗延祐初游京师。被荐,不仕,放情诗酒。晚年侨居金陵。其诗自然俊逸,不事雕琢。有《桧亭集》
南浦幽栖地,当门罨画开。
青山入云去,白雨渡湖来。
石润生龙气,川光媚蚌胎。
芙蕖三百顷,何处著炎埃。
背依古塔面层峰,曲曲阑干峻倚空。
万屋参差江色外,片帆出没树阴中。
五更钟鼓半山月,两岸渔樵一笛风。
极目子陵台下路,滔滔惟有水流东。
微红晕双脸,浑黛写新愁。
好似霓裳仙侣,曾向月中游。
忆得影娥池上,金粟盈盈满树,风露九天秋。
折取一枝去,簪向玉人头。夜如年,天似水,月如钩。
只恐芳时暗换,脉脉背人流。
莫唱竹西古调,唤醒三生杜牧,遗梦绕扬州。
醉跨青鸾去,双阙对琼楼。
碧云深,碧云深处路难寻。数椽茅屋和云赁,云在松阴。挂云和八尺琴瑟,卧苔石将云根枕,折梅蕊把云梢沁。云心无我,云我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