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侯仲逵安丰之任

江上故人今送别,淮头往事独凄凉。

陂成孙叔能强楚,城破刘公不负唐。

千载与君期事业,一区怜我老耕桑。

升平幕府应多暇,书问时时远寄将。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如今在江边,老朋友正为我送别,淮水之畔,过去的往事让我感到孤独凄凉。
当年孙叔敖筑堤防洪,使楚国强大,而城池被攻破时,刘公仍坚守承诺,不愧对大唐的期望。
千年之后,我们约定共图大业,你我同为农耕之人,感叹岁月无情。
在太平盛世的幕府中,想必你有许多闲暇时光,希望你能时常写信给我,寄予远方。

注释

江上:江边。
故人:老朋友。
今送别:正在送别。
淮头:淮水之畔。
往事:过去的经历。
独凄凉:感到孤独凄凉。
陂成:筑堤防洪。
孙叔能:孙叔敖。
强楚:使楚国强大。
城破:城池被攻破。
刘公:刘公(指刘禹锡,唐代诗人)。
不负:不辜负。
唐:大唐。
千载:千年。
期:约定。
事业:大业。
一区:我们两人。
怜:感叹。
老耕桑:年老的农耕生活。
升平:太平盛世。
幕府:幕僚机构。
多暇:有许多闲暇。
书问:书信问候。
时时:时常。
远寄:寄往远方。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诗人陆文圭所作的《送侯仲逵安丰之任》。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侯仲逵赴任安丰的离别之情,以及对往事的感慨和对友人的期待。

首句“江上故人今送别”,描绘了江边送别的场景,诗人与故人依依惜别,充满了离愁别绪。次句“淮头往事独凄凉”则转向对过去的回忆,淮头之地曾有淮阴侯韩信的故事,诗人借此表达自己对历史兴衰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了自身的孤独与凄凉。

第三句“陂成孙叔能强楚”,借孙叔敖兴修陂塘之事,赞美侯仲逵的能力,期待他能像孙叔敖那样为地方做出贡献。第四句“城破刘公不负唐”,以刘玄德不背弃大唐的典故,寄寓对侯仲逵忠诚的期望,希望他在新的任上也能坚守职责。

第五、六句“千载与君期事业,一区怜我老耕桑”,诗人与友人相约共图千秋伟业,同时感叹自己年事已高,只能在田园间耕织度日,流露出对未来的期许和对自己现状的自嘲。

最后两句“升平幕府应多暇,书问时时远寄将”,祝愿友人在太平盛世的幕府中能有闲暇时光,期待他能时常寄来书信,保持联系,表达了深厚的友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既有离别之情,又有对友人的勉励和对自身境遇的感慨,展现了宋末元初文人士大夫的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625)

陆文圭(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元代文学家。博通经史百家,兼及天文、地理、律历、医药、算术之学。墙东先生是元代学者的雅号,“墙东”并非是他居住澄东的意思。西汉末年,北海人王君公因为遭遇王莽篡权的乱世,当牛侩(买卖牛的中间人)以自隐。当时人们称他为“避世墙东王君公”。见《后汉书·逄萌传》。后来以“墙东避世”作为隐居于市井的典故,“墙东”指隐居之地。墙东先生指的是隐士,对于这个雅号,他自己也欣然接受,将自己的作品集命名为《墙东类稿》

  • 字:子方
  • 号:墙东
  • 籍贯:江阴(今属江苏)
  • 生卒年:1252~1336

相关古诗词

送唐子华

海内多英俊,交情得似君。

慇勤别后语,呜咽病中闻。

吟棹秋溪月,归帆晚浦云。

可怜江树隔,何日更论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送班同知

专城镇西土,世禄食南方。

纨裤洗馀习,簪缨袭旧芳。

高风仰乔木,遗爱指甘棠。

他日循良传,应留姓字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送魏叔华归杭州得行字(其一)

青山出郭两相迎,潮去潮回客子程。

门外送车今几辆,筵中祝酒已三行。

对床有弟酬佳约,拥髻何人诉别情。

桂树结花当洒扫,重来曾指白鸥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送魏叔华归越

阅世沧江上,柴门几送迎。

云泥虽异路,车笠见交情。

春雨西兴渡,梅花古粤城。

寄声卖樵叟,莫羡锦衣荣。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